在过去十年内,中国大学生的入学人数增加5倍。在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学生的学费增加了18倍,而政府部分的投入只增长了3.5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表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能成为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他建议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控制新建高校和大学新生的数量,同时增加大学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柯炳生是4月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亚洲太平洋国际教育协会2009年会时透露这些观点的。据介绍,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大学本科生的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十年来高等教育投入方面也有很大的增加,全部投入增加了大约8倍多。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政府部分的增加只有3.5倍,是小于总的高等教育投入经费的增加。在整个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来自政府的部分只增长3.5倍,来自于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的增长了60倍,来自于学费的增加了18倍,而包括高校创收以及银行的借贷等其他各个方面增长了36倍。
据介绍,政府投入在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中的比重,由十年前80%左右降低到现在的40%左右。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政府的教育经费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绝大部分是用于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按照学生的人数平均,小学的人均学生的投入增加了2.3倍,中学生增加了60%,而大学生的人均政府投入不仅没有增加,还有减少,大约减少将近20%。
“这意味着我们中国的大学在过去的十年中,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学生数增加了一倍,用了更少的钱但是培养出来了更高质量的学生,更多数量的学生。”
“我个人觉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柯校长说,由于只有25%左右的中国新增劳动力来自于大学毕业生,因此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因为数量的问题,质量问题才是关键。
柯炳生建议,政府一方面把当前这些促进就业的措施长期化。另外就是要改革改善高等教育方面的体制和投入,在数量的增加上要适当地控制新建的高校或者新的入学学生数量,同时要大幅度地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给予大学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另外,大学校长首先是要从自己的学校的特点出发,找准特色,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用一个追求一种单一的标准。在聘用教师方面,要提高标准,要采取更加公开、有竞争性的聘用的办法,减少毕业生留在本校任教的比例。另外一个就是要加强教学方面的质量,尤其让每一个教授、副教授都为本科生讲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