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诗歌 诗人系列专访之兰雪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访谈 |
天下诗歌 诗人系列专访
“天下诗歌”由诗人、考古学者黑光发起。编委由教育学者、职业作家、家庭妇女、翻译家、大学教授等各领域的诗人共同组成。目的是传递诗人的自由、独立意识,体现诗歌对时代思想的引领作用,再现诗之高贵美学。
诗人系列专访,又称“中国诗歌16问”,作为“天下诗歌”的子栏目之一,意在对中国21世纪十年来的重要诗人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主要问题侧重于诗人的个人成长与诗歌现状,同时注重被专访对象的地域分布、诗歌风格和传承、年龄结构与个人在国内文化界的整体影响力,力争以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一个优秀诗人的独特品质和未来价值。具体框架由诗人近照、200字内简介、专访、代表作品15首、个人书单(影响我的十本书)、每人200字左右的3—5人朋友短评等6部分组成。专访文章均视为同意入选成书。
所有专访均属邀请性质,暂时不接受自由来稿。
http://s9/middle/48a4045ehc7ff295d1098&690诗人系列专访之兰雪" TITLE="天下诗歌
兰雪简介:
兰雪:原名,李宪珍。曾用笔名,那木措。山东临邑人。作品在《诗刊》、《星星》、《天涯》、《瑞典日报》(瑞典语)、《诗选刊》、《诗歌月刊》、《绿风》、《山东文学》、《青年文学》、《诗潮》、《诗林》等媒体发表,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并被翻译成英语、瑞典语等多种文字,出版诗集《清风明月》、《雪落无声》、《一个人的乌托邦》,龙源期刊网签约作家,参与主编《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女子诗报年鉴》等。2012年开始小说、剧本创作,并有中篇小说、剧本各一部问世。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2011年,获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之星”称号。
诗歌理念:我写,故我在。
邮箱: lan_xue1999@163.com
专访:
1、你是由于什么样的机缘开始诗歌写作的?最初喜欢的诗人有哪些?为什么?
2002年,误入腾讯的诗风词韵论坛,于是,也尝试着敲起了分行文字,非常偶然,如此而已。
最初喜欢的诗人有郭沫若、戴望舒、鲁迅、顾城、舒婷、芒克等,这几位都是才华横溢的主儿,其作品的文学底蕴和其所折射的艺术魅力,也许与我的心灵频道正好同频,容易产生共鸣。
2、在你的写作经历中,哪些诗的写作对你有转折意义?
《抱雪而眠》、《小站》、《徒然的……》、《海之恋》、《穿墙术》、《彼岸》、《阿香,这个名字》、《作为女人》、《一个人的乌托邦》、《致命虚构》等。
3、你的诗歌关键词或主题是什么?与评论家的发现和概括有没有差异?
现实焦虑与心灵焦虑。关注当下,关注心灵。
基本一致,略有差异。
4、你如何处理创作中出现的惯性词语和表述模式?
尽量避免。但是,当一个人的诗写达到某种称度,某种水准时,再前进一步,哪怕是一点点儿,都非常非常地不容易,所以,这种时候,会很无奈!改写其它文体,或者直接搁笔等待时机,都是有的。
5、你每年大概创作多少首作品?有什么样的写作计划?
2004-2008年,每年都有百十首。近几年,每年大约也有五六十首。
我这个人比较随性,没有什么具体的写作计划。今年起,除了继续诗歌创作,开始试着写小说和剧本,已有中篇小说和剧本各一部问世。
6、能否用几句话表述一下你判断一首新诗是否优秀的标准?并举例。
人文关怀,有无创新。
7、你认为中国当代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承前启后吧。
这种承前启后,是指对于几千年古诗词的颠覆与继承,对外来诗歌的接纳与扬弃,对百年新诗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种铺垫与先行者的姿态。
8、你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有哪几位?
李白、王维、苏轼、李清照、李煜。
9、如果只选择五首代表作品,迄今你最满意的是哪几首?
《徒然的……》、《穿墙术》、《彼岸》、《阿香,这个名字》、《一个人的乌托邦》。
10、你的阅读兴趣是哪类书籍?写作之外有哪些爱好?每年有没有出游的计划?
哲学、文学类。
旅游、服装、摄影、星座。
几乎每年都有出游计划。
11、作为个人品质的内心界定方式之一,有没有你厌恶并警惕的诗人、作家与作品?
有。
12、请列出十位你愿意跟踪阅读的当代诗人或作家、艺术家。
史蒂文斯、老舍、张爱玲、春上春树、辛波丝卡、阿米亥、阿赫玛托娃、北岛、雷平阳、安妮宝贝。
13、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是否喜欢这件工作?为什么?
教师。
比较喜欢。
和孩子们在一起,比较单纯,又能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何乐而不为呢?
14、你的出生地与你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关系?你最喜欢的城市是?为什么?
我的写作风格中,肯定有出生地的印记:譬如淳厚、质朴,譬如耿直、豁达、爽朗等等。
城市于我,就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贫穷与奢华并存,繁华与喧嚣共生,年轻时好象喜欢过,现在,则喜欢不疾不缓的小城镇生活,如果在海边更佳。
15、你平时与哪些人交往?是否经常聚会?
平时,主要和同学、同事交往。
日常生活中的聚会还是经常有的。偶尔,与文友聚会。
16、请推荐几位你最喜欢的作家、导演、学者、艺术家等,以及他们的作品或书籍。
曹雪芹、托尔斯泰、契诃夫、卡夫卡、鲁迅、张艺谋、老子、孔子、海德格尔、梅兰芳、梵高。
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卡夫卡的小说;鲁迅的小说、杂文和散文;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梅兰芳的京剧唱腔;梵高的后印象派画作《星空》、《向日葵》等。
值得说明的是,我如果喜欢一个作家、导演、学者、艺术家,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翻遍他(她)所有的作品。
兰雪诗歌:
◎一个人的乌托邦
疆域不必太大
能转身即可;海拔不必太高
站在高处,能看清体内的矮子即可
在这个世上
滞留的时间不必太久
从盛开
到凋零,花蕊上
能放下“从容”即可
墓碑不必太巍峨
高度与宽度,刚好写下一个人的名字
即可——
◎睡莲
其实,对它而言
睡着
和醒着,没有多少区别——
睡着
就是醒着;醒着,还是醒着
区别在于——
对这个世界
是睁着眼看,心疼得厉害
还是闭着眼看
心疼得厉害
◎蝴蝶的悲剧
不在于
太美!不在于
伸进梦境的触须,太过柔软
和敏感
在于:它是蝴蝶
体内,却深藏着一座上帝的花园
◎作为女人
我说,我是一只鸡蛋
你信不信?这一生,我把惟一一次开口的机会
留给了来世;我把能长嘴巴的地方,留给了敌人
我的清,我的黄
注定是世界上最干净的
我的沉默,是一枚鸡子的沉默
我用一层薄薄的壳
守护着作为女人的尊严
◎阿香,这个名字
平躺在招工简历表上
白纸黑字,轻轻
撞击着你的视觉,味觉,听觉
让你就要想起
多年前的小酒窝,羊角辫
想起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蓝蝴蝶......
如果不是走廊里
那个丑陋,邋遢的中年女人
径直走向你
向你哭诉:下岗多年
体弱多病,只求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你不会相信——
阿香,这个名字
只是上帝,遗落人间的一枚糖纸
◎静听晚钟
等我老了
就在体内造一座钟
早早晚晚
举着这把老骨头
高兴了
就敲一下;高兴了
就敲一下
◎策兰: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
这是圣诞节的前夜
这是大雪覆盖的北国
如果你还想我,就敲一敲
门口的石狮子;如果你不再想我
也敲一敲,门口的石狮子——
◎穿墙术
这些石头
是我搬来的;那些石头
是他搬来的;还有一些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
或者,从地下冒出来的
剩下的日子,我们只做一件事:垒墙
剩下的日子,我们只学习一种功夫:穿墙术
◎内心的瓷
太薄,太脆了
包着血肉,包着骨骼,包着肌肤
包上丝绸……
不用击打,无须刻意……
只消一个眼神儿
一个眼神儿
它就碎了
◎小站
在南方
在北方
在东方
在西方
在我想去的任何地方
许多年来
它静静地荒在我的怀里
就象我荒在爱人的怀里
深夜
偶尔有人
在这里,上车
或者下车
车轮
摩擦钢轨的声音: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彼岸
我举起一把锤子
和一枚钉子,构成某种紧张关系
锤子就要落下来了
锤子已经落下来了
锤子,重重地发出一声闷响
钉子,轻轻地发出一声尖叫
其实,这只是我
站在彼岸的设想。真实的情景是——
锤子一直没有落下来,钉子一直没有叫出声来
◎海之恋
几条波浪线
一瓶蓝墨水。海,就汹涌起来
那是年轻的时候
现在,她老了
越来越倾向于简单
热衷于回忆
记忆里的海,渐渐凝固成一粒薄薄的药片
淡蓝色的
夜晚
发出些微的光
只需放在舌尖上
轻轻转动,世界就安静下来
◎青春逸事
那时候
她用目光,在身体的周围
竖起一堵墙
一堵墙,在她咄咄逼人的青春面前
高高矗立着
路过的人,不由自主地
后退几步
惟有一个人
似乎,是个例外
一年四季
有意无意地,向着这堵墙上
钉钉子
钉一颗,她的眉头
就要
狠狠地,皱一下
◎徒然的……
这是黄河流域
这是鲁西北大平原
鲁西北大平原上,有一座鲁西北小城
鲁西北小城里,高低不平
它的最凹处
摇曳着一朵蓝色小花
一年四季
徒然地发芽,徒然地开花,徒然地凋零……
枯黄的根茎,徒然地
揪紧,一小块黄土
◎致命虚构
她先是画了一个男人
接着画了一个女人
男人和女人
一相遇,她就听到“劈劈啪啪”的燃烧声
只一会儿
只一会儿,那块画布
就化为一小片儿
灰烬
风,轻轻一吹
就不见了
只有那支画笔
躺在虚构的边缘上,噙着一大滴墨
就象噙着一大滴泪水
欲语还休……
影响我的十本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
《裴多菲诗选》
《安娜·卡列尼娜》
《呐喊》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红楼梦》
《论语》
《老子》
《瓦尔登湖》
诗家短评:
“读你诗,眼睛一亮。这几乎是我读到的最精彩的中国女诗人的作品。《小站》令人难忘。”
兰雪无疑是中国当今不可多得,极有特点的女诗人。她的直接和犀利,耿直和硬朗的语言,让我想到芬兰杰出的女诗人索德格朗。但兰雪似乎更节制,更感性,更精致。
——李笠(著名诗人、翻译家)
为什么身为女性的兰雪,不用泪流满面,来揪读者心中的那块软肉肉呢?因为她知道,只有欲哭无泪,才能洞穿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核心秘密。
兰雪不愧是一个玩短兵器的高手。
——格式(著名诗人、评论家)
兰雪是个写出了很多不错的短诗的诗人,这已为许多诗友所承认。我在阅读她的作品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她对自我和世界的敏感。文学是一种感觉自我与想像世界的方式,没有对自我感觉、经验的珍视和对世界的激情、想象,很难产生好的文学写作。诗歌是这种方式在语言和形式上的一种极为高端的要求。有些诗人写诗靠所谓的天赋,其实是有限的自觉;有些人靠天赋和文化上的修养。我觉得后者对于写作来说更有持久性。兰雪的诗歌写作应该属于后者,她的写作在风格上有一定的丰富性,她的诗作中的真性情和个人化的想象,往往很让人感动。
一个诗人,若是在写作的想象中没有呈现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东西,那一定是个平庸的诗人。我很欣赏兰雪一些看似在想象上比较奇怪的诗作,这种诗作有个人的自觉性,透露着诗人天才的成分。
兰雪虽然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短诗,但我想,她不是一个完全依赖感觉、自觉和天才的诗人,她的文学修养应该很深。
诗歌是个人情感、经验的产物,而优秀的诗人,他在诗中的个人情感、经验往往不是只有他自己能体会,他往往能用强烈的个人经验,表达一种普遍真理;并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目的使之成为一个普遍的象征。我觉得兰雪的诗歌想象已经超越了许多诗人在自我感觉和经验上的琐屑和小气,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性和超越性。
——荣光启(著名评论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