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露律师
陈露律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844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缘《生活广角》(一)(图2张)

(2007-08-08 18:00:29)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生活广角
  那天,我在小熊递过来的大红本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对《生活广角》,我永远心存感激。
 
  在《生活广角》开播三周年的纪念日里,献上这篇小文,以表心意吧。  
  
 
情缘《生活广角》(一)
 
  说起来,能够成为广角家庭中的一员,也是非常偶然的。

 

  2004年冬天,我的一个北大的小师妹打电话给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叫《生活广角》,说是这个节目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了,讲述的是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需要专家团作一些分析,专家团由一个男律师、一个女律师和两名心理或情感专家组成。目前专家团的其他成员都找到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律师。我持着怀疑的态度给广角打了电话,一个发出浑厚女中音的“中年妇女”接了电话并告诉我她姓曹,我尊称她为曹老师(后来得知该人是年方二四的编导曹雪力),曹老师在了解了我的基本情况后,把这个节目怎样怎样造福老百姓,怎样怎样适应社会的发展,怎样怎样为广电事业开辟了先河的大道理讲了一通后,最后对我说,你快来吧,我们就等你了。于是……我就来了。

 

  来迎接我的是一个女孩儿,穿着皮夹克,蹬着小皮靴,梳着马尾辨,背着斜挎包,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她见到我说:“你就是陈露吗?这么年青啊。”我一听这熟悉的女中音,立刻分辨出眼前这个新潮的女孩儿就是那个电话里的曹老师。令我惊讶的还不仅如此,整个广角栏目组的人员都是一水儿的年轻人,包括被大家称为老卢的制片人,看上去也是三十出头的样子。每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朝气蓬勃、踌躇满志的气息,与我想象中的看着报纸、咂摸茶叶的老同志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我的想象也完全是我对电视行业的错误认识)。整个办公室也洋溢着敬业、严谨、友好、风趣的气氛。我立刻被这个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和这些热情职业的工作伙伴吸引了(后来得知这些伙伴都是各大高校的高才生,各大传媒企业争相雇用的人才),在那一刻,我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融入这个大家庭,为栏目组贡献一份力量。

 

情缘《生活广角》(一)(图2张)

左边的就是曹老师情缘《生活广角》(一)(图2张)

 

  没有试镜,没有对我个人进行各项资格的审核(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资格证、毕业证),没有对我的法律知识进行测试,没有对我在节目中是否能应对自如产生任何的怀疑,我就这样开始了在广角作为嘉宾律师的工作!按照雪力的话说,我们制片看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你就是广角一直等的那个人。这,可能就是我和广角的缘分吧。

 

  最开始的广角模式是这样的,由编导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出一些小片,当然这些小片里的事情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且非常有意思的,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期,情节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去日本留学,她在国内的男朋友要去看她,女孩儿说你来吧,没想到男孩儿还真的来了,本想给女友一个惊喜的男孩儿,在敲女友家门后发现开门的竟然是个衣衫不整、凶神恶煞的日本男人,原来女孩儿在日本早就有了新的男朋友。当期的问题是:女孩儿该不该负担男孩儿出国的费用。(由于栏目创立初期经费紧张,小片中的角色都是由栏目组自己的人来扮演,广角后来的主编刘洋则扮演了当时的日本男友,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见到他就躲得远远的,觉得他不像个好人。)当场分为嘉宾团和专家团。嘉宾团是一些演员或热心观众,他们从老百姓的角度谈谈的自己的想法;专家团则由两名律师、一个法学专家、一个情感专家或心理专家组成,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经常是,我们四个专家的观点不统一。最后,只能在节目中归纳出我们专家的不同意见,由观众去判断应该怎样。

 

情缘《生活广角》(一)(图2张)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张和刘洋的合影,看上去还是不像好人啊~~情缘《生活广角》(一)(图2张)

 

  可能,由于节目无法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观众不太满意的原因吧,总之,节目后来就改版了,而且改了很多次,其中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专家就不直接到演播室了,只是由编导在户外进行采访。还有一段时间,连户外采访也没有了,因为很多事情不需要律师的意见,是纯粹情感方面的问题,我也就不再在节目中出现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