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沙县的邓昕来信问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式,其实对于演唱流行歌曲,所谓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声音自然,长时间的唱歌不会太疲劳,声带不会发生病变。他和美声民歌的发声有本质的不同,但又需要借鉴美声民歌的基本技巧。美声民歌讲气息共鸣和音色,流行歌曲演唱中气息是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太注重共鸣,至于音色,则多半是要发挥本人的音色特点,而共鸣主要靠电声的帮助。所以说流行歌的发声是否科学,气息的功夫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气息的支持,就像一架机器的动力供应不足,就不能很好的控制声音的长短强弱,就不能很好的运用发声器官,就会过多的消耗自己的声带,导致病变的产生,你说这样的发声科学吗?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则有赖于你的音乐知识你的乐感和你的悟性了。
驻马店的陈园来信问如何产生共鸣,还说自认为嗓音很好就是不知道如何发音,如何唱高音、颤音。关于共鸣,刚才我们说过了,流行歌曲其实不是太注重共鸣的,因为他有电声的帮助,哪怕你只有一点声音,通过扩声,也可以产生很大的音量,有些歌手为了追求声音的个性会把声音里有意识的掺进一些鼻腔的共鸣,但这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至于你说到的不知道如何发音、如何发颤音,我想问题的关键是你把唱歌看得太神秘了,对他的敬畏太多了。其实唱歌真的不是那样高深莫测的,许多多著名的歌星最初的情况和你没有两样,也没有人教他如何唱歌,再说老师也不会去教一个连怎么发声都不会的人。事实上也没有人一点也不会唱歌,除非你是哑巴。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前怕虎后怕狼的,想唱你就大胆的唱。不要怕出丑,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出丑的。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把歌唱得很好的,只有敢唱多唱才能唱得越来越好的。听我的,赶紧行动起来,喜欢就多唱,边唱边学,边唱边悟,有条件再拜一个老师,我预祝你越来越好啦!
贵州盘县的陈艳红说不会很好的掌握调子,有时起高有时起低,怎么办?这是一个关于音高和音准的问题。建议这个朋友最好去买一些乐理的书籍自己学学,最好再有个乐器,比如说吉他、口琴什么的,有条件买架钢琴更好。原谅我这里就不再给你说乐理的知识了。不过唱歌时起调的问题的确很重要,不管你唱得再好,起调起得不好都影响你的发挥。所以唱歌起调时你首先要搞清楚这首歌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在哪,再搞清楚自己的最高和最低音在哪,这你就会知道起多高的调合适你自己了。
广西容县的潘敏说唱歌时感情台投入了,会发现耳朵没有不唱时灵敏了,好像什么东西塞住了,请问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千万别胡思乱想,你一点毛病也没有。那是什么原因是有这种感觉呢,主要原因是很投入时你的脑部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候你的耳朵的声压会有所变化,导致听觉有异常。好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这决不是毛病。但如果上台演出的话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许多人会发现,在台上演出时如果太投入的话,音准听觉会大大降低,甚至会走调,台下的观众就会觉得这个演员很差。其实这只是演员的状态调整问题,一般说,演员在台上既要兴奋激动起来,但又不能忘乎所以,失去控制,否则就是我说到的后果。这也有一个经验的问题,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演员,在台上最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肢体动作太大,否则容易出现音不稳跑调这些现象。我刚刚出道时就犯过这样的错误,那时候总是想好好表现自己,在台上任自己的情绪泛滥,结果总是适得其反。有一次参加比赛,本来半决赛时我的成绩非常好,但因为决赛太急于表现自己,加上舞台上的监听不是太好,结果我的决赛成绩一塌糊涂,下来好一通悲伤,经过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