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郎的走红看内地流行乐坛的轮回和反常
去年前年内地爱好听流行歌的朋友见面总会相互问一声:你知道刀郎的歌吗?似乎不听刀郎的歌就不够时尚,不知道刀郎就是孤陋寡闻。刀郎的走红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现象和十年前演唱《小芳》的李春波走红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从整个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来看,这是内地流行音乐十年一个周期的轮回,但同时可以很明显看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反省的轮回。
我们不难发现,刀郎走红的通道也就是他们最大的听众群都不是目前最能给港台韩日明星造势的专业追星族,特别是刀郎,连本人的影像都还模糊的时候,歌声已经随着有车一族的汽车音响蔓延到四面八方,而绝对不是大中学生和年轻白领的MP3。在那些刚想融入社会大家庭去释放自己尚不成形的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的时尚男女忙着挥舞荧光棒高声追捧港台韩日明星的时候,李春波刀郎们悄悄迂回到社会的主流情感的最前线,占领了那些标榜自己不爱听歌、不追明星却不愁花钱的人们脆弱的情感空间。大家不要忽略这个情感势力,当年轻的时尚男女们受到这个风潮的影响返身来到这个空间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这也是自己不能割舍的情感体验,有些雪球就是这样滚大的,因为这是真正的人性,经过时间和岁月沉淀的结晶,更是适合中国人传统情感模式的精神粮食。
刀郎的走红和当年李春波一样引起了无法抗拒的社会现象,大家在探讨他们走红的方式为什么是如此的不寻常,那些平常不追星的人们为什么就这样轻易地融入他们的情感通道?他们的歌声一点也不时尚,却真的很沧桑;他们的形象也往往让人不敢恭维,只好给他们戴上一顶谁都乐意的“实力派”高帽子,类似的明星有一些至今还在被业内人士刻意冷落,因为他们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不是制作人评论家眼中的那块料;他们实在是太平民化了,他们一手打破了许多音乐人、制作人和评论家心中的“理想”蓝图。他们的走红绝对不在那些专业音乐评论家设置的理论框架之内,评论家们面对这些另类的明星只能永远做事后诸葛亮,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苦苦的寻找答案,以便第二天能给摧稿的媒体交出合格的作业。永远有人在不约而同的问一个问题:现在的老百姓究竟爱听什么样的歌曲啊?
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十年前李春波走红靠的是地道的原创歌曲,而十年后刀郎却靠翻唱老歌走红。只是这一次刀郎背后的团队比十年前李春波的团队更懂得包装和炒作,李春波的团队当年的战略是直截了当和大张旗鼓的宣传,如今的人炒作的手段已比十年前高超了许多。轮回是规律,反常只是出乎意料而已,为什么在我们眼里反常的现象却是规律性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当前内地的流行音乐同仁们需要研究和反思的问题。我们卖力的热衷的搞出的事情最后却很少给我们争气,我们不屑的事情却最终成为主流。我以为内地流行音乐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度的追求形式化,严重忽略了内容的人性化。各种形式的音乐表达方式都被我们挨个玩了个遍,灵魂深处的东西却只碰到个边。当内容的东西显得无比空虚的时候,我们却只知道用一些花哨的音乐样式掩盖;我们在进行听觉艺术的工作,却过分依赖歌手的外在形象;我们在制作精神产品的时候却过分的强调了金钱的作用.。面对流行音乐在内地的整体危机,我们真的应该认真思考一下,金钱和人性哪个更重要;形式和内容哪个更重要;外貌和歌声哪个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