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雅的心大俗的肠胃

(2008-11-05 08:47:39)
标签:

杂谈

小雅的心大俗的肠胃

                        2008秋夜故宫观《洛神赋》

                           于水

    “六点:入宫  轻食”古典南音乐舞戏《洛神赋》的请贴上这六个小字,让三百多观众几乎空腹在天将擦黑时分,从神武门入宫,在侍者的引领下来直抵紫禁城的皇极殿,舞台不大,有点微缩古罗马角斗场的格局。明黄的坐垫,摆成八卦阵。天黑下来,大殿呈焦墨色,古松如写意画,当空一轮明月,空气湿而凉,有一种“宫深神出没”的味道。

    据透露,来自台湾这部戏节奏极慢,大雅。

    演出七点开始,观众端坐在圆垫上,肠胃到了饭点,开始咕噜起来,惦记起那“入宫”后的“轻食”。同来的几个朋友便轻声议论起来,小强说,轻食就是慈禧太后常吃的,小窝头、豌豆黄之类的宫中点心吧。于是大家的胃就向老佛爷这个方向开去。 

    过了一会儿,仍不见侍者奉“轻食”,李老师道,我刚才闻到火腿肠味了,这“轻食”可能是牛肉汉堡或热狗类的西食吧。众人一嗅,果然有味飘来,兴奋的眼睛都放绿光了。

    离开演还有十分钟了,“轻食”仍在讨论阶段。观众还抱着最后的希望,四下张望,看看有没有侍者准备食品的迹象。后排座的姐姐实在扛不住了,开始吃自带的饼干,香味弥漫开来,使我等越发饥饿难耐。毕老师说,“轻食”可能在这里当动词用,就是自带些吃的,轻轻地吃,别“吧唧吧唧”弄出声来。后悔自己没有预先带一些来。

    在肠胃对“轻食”的期待中,演出开始了。高古的琴箫声中着装高古的舞者,用近乎挪的节奏演绎曹植老师原创的《洛神赋》故事,脚下洛河之水一波推着一波(多媒体技术),鼓点时急时缓,时空跨越千年,仿佛再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如梦如幻。雅,真是大雅!可惜,肠胃作梗,拖累了一颗心进入大雅。

    中场“间歇”及“茶叙”彻底粉碎了观众对“轻食”的期盼。外院的几大缸凉茶,来自台湾的高山乌龙清香淡雅,可惜,在这秋凉蚀骨的深宫,外加饥饿的肠胃,一杯喝下去,更象是手术前的清肠。未等下半场开始,有一半的观众大概奔簋街宵夜去了。

    抱定“雅到底”的决心,我们咬牙回到座位上。说也怪,大概有点像长跑运动员过了疲劳期吧,忽然不觉得饿了,而有一种欲神欲仙的感觉。有调无词的南音吟唱越发好听起来,洛神“飘移”式曼舞,细节开始妩媚动人,玉颈、小腰、纤指,每一舞动都扣人心弦:收,若含羞草动;放,若兰花开。一种“窈窕淑女” 

    被演绎得凄美绝伦……

    忽然觉得自己就是曹植,对那慢慢逝去的洛神充满欣赏与怜惜,欲哭、欲死……

    心刚刚到达小雅,肠胃的庸俗劲又上来了。

    忽然又觉得自己是乾隆皇上,王贵妃、李贵妃、孙太监、满大人、托尼使节都陪在左右看大戏,左右一张望,宫女都哪去了,怎么还不上道燕窝粥呢!……

    饿得出现幻觉了吧。猜想当年曹植老师在洛水河边久久凝神,大概也空腹,大概也出现了幻觉,迷迷糊糊地看见了洛神,于是,把隐在心里对宓妃的爱情写成了千古流传的《洛神赋》。

    我忽然领悟《洛神赋》导演的一片苦心了,“轻食”被不经意地“忘记”,客观上起到了“清肠”的作用,肉身与心俱雅才不辜负洛神的大雅,若是观众吃了一肚子猪头肉、煮大肠,打着饱嗝看《洛神赋》,还大雅得起来吗。

    至午夜“赋归、谢幕”。出宫,让肠胃还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