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鸟巢的15天(上)

(2008-08-09 14:04: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奥运game

         我在鸟巢的15天(上)
                            记者亲历开幕式彩排 
 

  昨晚,著名导演张艺谋及其主创团队向全球40亿电视观众以及鸟巢现场的9万名观众交上了答卷——旨在融合中华5000年文明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于一炉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过这场演出的观众不禁要问:如此大规模的演出是怎样排练出来的?2万多名演员是如何调度的?张艺谋又是如何工作的?本报今明两天独家刊出“鸟巢日记”,披露鸟巢开幕式彩排过程中的幕后故事。

  (今天刊出上半部)

  6月16日 多云有阵雨

  三道安检保卫彩排

 

  五月份的测试赛结束了,进入鸟巢的安检程序丝毫没有简化——查车证、查“人证”、“排爆安检”,每次进入鸟巢,必须要经过这三道岗。开闭幕式团队的进驻让安检又多了一重责任。

  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演员们从春节之后就分别进驻了位于大兴和八达岭的训练基地,苦练数月之后,终于在端午节假期之后的第一天开始进入鸟巢进行合练。

  演员们白天排练单项节目,晚上加上灯光和音响合练。张艺谋和他的主创团队基本上是昼伏夜出。所以,要看到排练的精华,还是得趁夜色“摸”进鸟巢。

  晚上8点,还没走进场馆,已经从大门外听到了音乐声。“太极高手,尽快到自己的位置!”听声音似乎是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刚。“所有现场编导,请你们分好区域,指挥所有演员就位,抓紧时间,最后对一遍灯光和影像!今晚有雨,我们要抓紧时间,把时间抢出来!”导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应该是在控制室掌控全局。

  “纱幔演员,你们是第一支上百人的队伍进入鸟巢合成,希望你们快速、准确!”今晚排练内容是太极表演,一百多位演员每人举着一块两人高的纱幔,6人一组,中间两块纱幔较高,两侧四块较低,在场地中心围成一个八卦阵形。

  为了保护跑道,同时营造开幕式的灯光效果,鸟巢的场地里严严实实地铺上了一层地板,地板拼接点则是一盏盏藏在地下的小灯。和可移动草坪一样,这些地板也可以在开幕式第二天全部移除。

  9点半,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纱幔的演员,现在空中飘起了小雨,请你们坚持住!”导演的声音坚定而不容置疑,看来今天要冒雨排练了……

  6月18日 多云间晴

  数百演员人间蒸发

 

  傍晚时分,场地中央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正在走位。

  “哎?人呢?”刚转头和同事说了两句话,再看场中的演员突然消失了!集体人间蒸发?难道开幕式还安排了“大变活人”的魔术?

  看台上有的是“明白人”。原来,早在鸟巢建设的过程当中,就有开幕式工程这一项。场地中心的长方形舞台具备多种功能,不仅可以升降,并且开合速度极快。稍不注意,演员方阵就“钻”进了地下。

  高科技啊,这就是新闻里常说的开幕式的科技元素。不过,我相信,更“悬”的科技还在后头。

  6月19日 多云

  偶遇张艺谋

 

  这些天一直在下层看台“活动”。今天心血来潮——到贵宾区看看。趁现在贵宾区还没有封闭,提前感受一下“首脑待遇”。

  转到了金碧辉煌的贵宾区,虽然走廊里仍旧空空如也,但红色地毯和金色顶棚已经显现出尊贵的气势。走廊里的地毯很厚,明显能够感到绒毛在脚底倒下。足迹踏过之后,地毯上却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走到贵宾看台上,红色座椅不仅有扶手,而且包上了绒布,无论是手感还是坐上去都十分舒适,像一个迷你沙发。坐在这里看场地中的演员彩排,视线果然很好。

  正在东张西望,突然发现,贵宾区下方平台上搭起一个临时主席台,监视器、话筒、对讲设备、摄影机在主席台上一字排开……原来,文艺演出主创团队就在这里坐镇指挥!坐在中间的,正是开幕式的焦点人物——张艺谋。他身穿一件明黄色短袖T恤,肩上还搭了一件深色的长袖针织衫。看来,今天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进入现场彩排之后,主创团队和演员们都进入了“张艺谋时间”,夜间的排练早则两三点收工,晚则一直到日出时分。

  张艺谋比前一段时间看起来明显消瘦了许多,他表情严肃,神情专注,思考时,右手搭在桌上,五个手指依次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他面前还有一台“个人专属”摄像机,通过监视器观察他所关心的排练细节,全然不顾另一台摄像机和几台照相机正在对准他,记录着他的工作过程。

  “扮演使节的演员、还有全体演员都要注意,你们一定要聪明一点,正式演出时地面的提示灯光都没有,全凭你们的感觉,要做好它……”现场导演的声音又一次从场地音响当中传出。

  21时20分,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准备,这个被称为“天涯海角”的节目开始了又一次合排(编者注:该节目后来经过多次调整改称“丝路”)。“五、四、三、二、一,动!”随着导演一声令下,地面打开,舞台升起,史诗般恢宏的音乐响起,“各国使节”撑起“一片”舞台,长袖善舞的舞者,在“使节”头顶的舞台中央翩翩起舞……

  6月30日 雷阵雨

  神秘道具

 

  刚下过雨,场地湿漉漉的。

  距离开幕式越来越近,参加排练的演员明显多起来,鸟巢里也悄然多了许多跟开幕式相关的东西。

  首先,场地北侧就出现了五个巨大的折扇形舞台。又是一个“五”,据说在开幕式上将有五大洲的表演团体分别在五个舞台上表演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零层环道里,也多了30多个顶天立地的“庞然大物”——方形的底座足足五六平方米大,整体用灰色罩布严严实实地包着。“是道具。”两个匆匆而过的工作人员说。是鼓?是灯笼?都不太像。揭开罩子的一角,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巨鼎的底座,明晃晃的金色。这个神秘道具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节目?

  7月2日 多云转晴

  长相不重要,关键是身手

 

  晚上9点,还没进场地,就感觉气氛有些不对,一些保安和工作人员显得很兴奋。再往里走几步,眼前顿时一亮:四位“画中人”俏然伫立在通道入口,分明是从敦煌壁画上飞下来的天外飞仙。其他几个入口也分别站着几位“仙子”。这些浓妆重彩、盛装候场的年轻姑娘们今天要彩排什么节目?

  这时,一位舞蹈老师模样的女士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些工具:“谁的灯不亮?”一个姑娘举起手。“老师”走到姑娘身后,鼓弄一番,“哗!”姑娘从头到脚亮起了无数小灯,仿佛披上了一层金缕玉衣。灯光闪烁,照亮了姑娘年轻俏丽的脸。

  每位姑娘身边都站着一位“黑衣人”,手里是长长的钢索,难道……她们真的要飞天?经过这些天的探班,张艺谋显然要在开幕式里大量运用武打片里“吊威亚”的技术,这些天在场地里经常看到练“飞”的小伙子,他们分别来自塔沟武校和中国莱州中华武校。而这些弱不禁风的姑娘们,难道也要在50多米高的体育场里飞?

  “为了开幕式,她们已经练了一年了!”这个“飞天”小组的负责人说,这些姑娘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系的舞蹈专业,从春节之后就进驻了奥运会开闭幕式排练基地。这22位“仙子”是从100多候选人里一遍遍筛选出来的。“长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身材和身手。这两天,她们每天早晨9点就来到鸟巢候场,晚上都要凌晨一两点回家。有的时候累得吃不下东西,一天只吃一顿饭……”

  灯光暗下来,场地中央的五环标志被点亮了……五环升起了……此时,闪亮着的仙子从四面八方的空中飞向五环,没有翅膀,却仿佛凭借飘曳的衣裙、翻卷的彩带,凌空翱翔。好一幕鸟巢中的敦煌飞天……

  7月6日 多云转晴

  香汗淋漓

 

  天气闷热,雨好像总也下不透。

  记起一位男同事说起过,自从开幕式人员进驻彩排以来,鸟巢主要办公区——零层环道里时常挤满刚刚结束排练的女孩子们。鸟巢的工作人员必须从人群中“独辟蹊径”。开始以为从这么一大群妙龄少女中间穿过一定会大饱眼福,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可是万万没想到,经过汗雨的洗礼,零层环道的气味并不比堆满球鞋的大学男生宿舍更好……看来,古典小说里形容美人的所谓“香汗淋漓”,只是作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加工罢了。

  演员们不仅要战高温,还要战蚊子。鸟巢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场地里的密集的人群给蚊子提供了完美的栖身之所。自从进鸟巢看彩排以来,风油精的消耗速度基本上是一周一瓶。相信如果奥组委批准了某一个风油精赞助商,在鸟巢一定会供不应求。

  7月9日 雷阵雨

  在鸟巢里迷路了

 

  鸟巢太大了。入巢多日,今天竟然迷了路。

  今天到贵宾坐席区,发现指挥台不知何时已经人去“台”空。四下张望,原来指挥台“升”到了包厢区。就在寻找指挥台的过程当中,我迷路了。

  误入了一段无人的环道走廊。左手是落地玻璃,右手则是一扇又一扇紧闭的门。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灯光和水立方,但是,一层玻璃挡住了去路。从热火朝天的排练场地误打误撞到了寂静无声的走廊,内心被恐惧牢牢抓住,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出口,出口,在哪里!没有人,一个人都没有,连自己的脚步声都被地毯吸走了。打在鸟巢红色外墙上的灯光忽明忽暗,从外面看上去很美的灯光此时变成了恐怖气氛的“帮凶”,怎么看都像恐怖电影里的灯光效果。

  走了一个世纪那么久,终于,右侧的一扇门出现了楼梯间的标志。一头扎进楼梯间,下楼的步子比心脏狂跳的频率还要快。一口气跑到一层看台,从楼梯间里跌跌撞撞跑出来,几乎和保洁大嫂撞个满怀。此时看到这个面无表情的保洁大嫂,从未感到如此亲切。终于重返人间! (明天待续)

                                                                     文并摄 廖小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嘿嘿,我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