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 羊皮筏子泛黄河
石舒清
我是一个不多走动的人,不要说别处,即使宁夏,也还有一些县区我从来没有去过。即使是名声在外的中卫沙坡头,要陪客人朋友的缘故,也只是近几年才去过三两次。
然而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就像我去新疆吐鲁番会有一种出国的感觉一样,到中卫,我有一种跃出宁夏,到了南方的感觉。虽说中卫也只是一个县级建构,但和我的老家比起来,老家的县城就像是一个镇子了。老家的县城,满街的白帽晃动,蹦蹦车会拉着一车羊啊什么的穿街而过,乡村的气息是很浓的;但是一进中卫,就有一种身入城市的气氛了,而且要遵守一些规矩了,比如要记着靠右行走啊,要注意着看红灯绿灯啊等等,不能再那么松松垮垮大大咧咧。中卫人也像南方人那样,显得干练又精致,老家的人偶尔去一次中卫,回来是会有些说头的,就像是去了一次远处,见了一个世面似的。在中卫的街上走着、看着、听着,会觉得这不仅是一个可以生存的地方,还是一个很好的享受生活的地方。
在宁夏,中卫吴忠两地,可谓得天独厚,这里只说中卫,宁夏素来被看作是植被薄弱,十年九旱之地,这其实说的仅只是宁夏南部山区,也就是我的家乡西海固一带,中卫是不缺水的,天下黄河富宁夏,富的就是中卫吴忠这一块,流经中卫的黄河段就有182公里之长,而且暴躁易怒的黄河流经这里时,忽然一改脾性,变得温良起来,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显得仁厚又柔情,真是一个哺育中的母亲河的样子了。不只是黄河格外地厚遇着中卫人,在交通方面,中卫人也是开风气之先,早在1958年,当宁夏的一些地方还难得见到汽车的时候,中卫就已经通了火车,现在中卫的火车线路更是可以四通八达,要想富,早修路,加上黄河水的殷勤哺育,中卫人过上一份好日子,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还不止于此,如南方人一般精明能干的中卫人审时度势,就木取火,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我们不是有黄河么?那么我们就给他来个羊皮筏子泛黄河。你们坐过这个艇那个舰,你们也坐过蚱蜢舟乌棚船,可是你们坐过羊皮筏子过黄河么?没坐过吧?好,我们就把羊皮吹得鼓起来,让你们坐在上面过黄河;我们还有沙坡头鸣沙山,沙子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太多了,现在我们要变废为宝,转害成利,请到我们中卫来滑沙吧,你们滑过雪,滑过冰,你们踩着一块小木片冲过浪,可是你们滑过沙子么?你们滑过的沙子可曾发出过如此奇异的声音?没问题是独一份,那么就请到我们中卫来激情滑沙吧;我们还有腾格里大沙漠,你要是想感受远古苍凉,体验无助孤独,强健生存意志,就到腾格里沙漠深处去探险吧,要是你独行寂寞,骆驼我们是有的,可以与你厮守,伴你远足,沙风阵阵,驼铃声声,这是怎样的体验和享受啊……
果然凡来宁夏的客人朋友,只要时间允许,很少不去中卫一游的。
这么着许多年经营下来,就把个中卫弄成了宁夏著名的观光点,弄成了国家五A
级旅游区。同时旅游又带动并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兴盛,“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名声沸沸的“宁夏红”枸杞酒就出在中卫。
同样是县级建构,同样在宁夏,中卫的财政收入却是我的老家的十倍之多。
走在中卫的街头,我是不能不感慨的:“这哪里是个县啊,这样的规模,如此的繁华。”好像真是要给中卫来一个名实相副似的,2003年,中卫撤县立市,竟然把我的老家
海原县从固原市撤出,划归中卫了。也许是要让中卫起一些传帮代的作用吧。
中卫市百余万人,占三分之一的回族人口绝大多数都出自我县,老家的民风淳朴,底蕴深厚,独特的伊斯兰文化给中卫这块沃土地注入了新的气息,老家不仅有着古老的“菜园文化遗址”,不仅发生过8,5级的“海原大地震”,还被誉为中国的“花儿之乡”。
前半夜想你者没睡着
后半夜想你者亮了
…… ……
站在顺流而下的羊皮筏子上,这样地吼上一段骚花儿,也是很有意思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