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有一群小读者

(2008-04-02 07:48:46)
标签:

杂谈

                 我有一群小读者
                                    
                                      李海霞
    ……每天晚上8点半,北师大托三班的小朋友都会听到 老师读给大家最新鲜、最有趣的新闻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北京晚报》,托三班四五岁的小朋友也 而成为《北京晚报》最小的读者群,我的女儿冷杉,是他们中的一员。
    托三班读报时间,始于2007年1月1日。2007年元旦前,为了感谢托三班老师们把我女儿从一个“胆怯的羞羞女”变成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同时也是为了向老师们“示好”,我 “自然”地送给他们班一 《北京晚报》订阅卡,记得当时我嘴上说的是:“希望孩子们在童年就能从我们的报纸中留下对北京的记忆,感受到时代的变化。” 
    谁也不会想到,我这个不太经意的做法,让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送完订报卡之后,这件事很快就在我的记忆中消失了。有一天,我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忽然对我说:“妈妈,咱们去马路上跑步吧。”“干吗到马路上跑呀?”对女儿的想法我非常不解。“迎奥运呀,好多好多人都在马路上跑,我们 老师给我们读报时说的。”
    “读报?是读《北京晚报》嘛?” 那一刻,我真是惊了,既惊喜,又惊恐。惊喜的是有一群孩子在天天读我们的报纸;惊恐的是,我怕我的不优秀让女儿在小朋友们面前丢脸,任何母亲都不想在孩子面前“失去光辉”。
    后来,我从她们班老师那里知道,她们班真把我送的报纸作为一股孩子们了解北京、感受时代的源泉, 乎天天在读。顿时,一种责任感,一种职业感油然而生,我和我的报纸面对的可是我的女儿和一群天真的孩子呀。
    从那时起,大约是3月底,尽管我知道老师可能永远不会给她们读到经济适用房,不会解释什么是两限房,但我还是开始 外努力工作,注意自己的“作品”,我要为我的女儿做个榜 ,我要让我的女儿为我骄傲,我还要让托三班的小朋友们从《北京晚报》中吸取更多“新鲜而有价值”的营养。
    我在努力的同时,也慢慢发现,自己对北京晚报,对工作有了“爱”的感觉。
    一次到郊区,一行七八人在车上啃美味的“凤爪”,啃到半截儿才发现,没东西装鸡骨头,司机一句:“后面有报纸”救了急,小伙子动作快,三步两步一个来回儿,拿回报纸就准备往座位上放鸡骨头。没成想我眼尖,一眼看到“北京晚报”四个字,就举着“凤爪”,用胳膊把报纸挟起来放一边了,嘴里还说呢:“凭什么用我们《北京晚报》装骨头。”我对“北京晚报”的爱护让大家举着油脂麻花的双手好半天,直到找到“替代品”。尽管大家颇有微词,但到现在我对我的做法也不后悔, 为我把“北京晚报”当成了“我的”。只要是“我的”,我都是爱的,哪怕它不完美。
    如果说这些都是水到 成的话,前不久发生的一件小事带给我的确确实实是惊喜。2007年12月初,我刚刚出差回来,许多事情 在一起,有些忙乱,没心情照顾女儿,心有歉意地对女儿说:“妈妈 为忙,心里有些着急,可能会对 没有耐心, 别介意。”女儿却说:“妈妈,我知道 忙,我们老师说,做记者的都忙。”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女儿一周住4天幼儿园,还学会了给我帮忙,这让我既惊喜又欣慰。
    工作的快乐,女儿的尊敬与理解,让我在工作中有了动力。我经常把自己比喻成“快乐飞奔在高速公路上的 吉普”,“快乐”是 为我爱我的报纸,我的部门,我的工作;“飞奔”是 为“新闻这条高速公路上没有慢行道”;“ ”是 为自己身体不太好,能力又有限。但我还是常常开心地说:“ 吉普超越‘奔驰’的感觉会更爽。”
    现在,如果 遇到我女儿,问:“ 妈妈在哪儿工作呀?”“北京晚报!”答得骄傲着呢,而且还常拿着报纸对“串班”的小朋友吹牛呢:“这是我妈妈送我们的报纸。 们班有吗?”
    写这篇文 时,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今后,不管我女儿在哪儿上学,只要我在北京晚报,我都会送给她们班一份北京晚报,让妈妈、让北京晚报伴她成长,同时,也让她和她的同学们见证妈妈和北京晚报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