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水立方”
肖名焰
有点累,有点困。
这是最近的工作写照。在奥运开幕式倒计时200天的日子,我们得到最确切的决定,团队将进驻“水立方”。迎接第一场测试赛:中国游泳公开赛。
其实这场比赛的规格并不高,来的选手基本都是二流水平,但是,因了“水立方”这一特殊的场所,它所引起的关注成为测试赛以来最大的一个地方。昨天下午,最后的媒体注册统计数量出来了,已经突破一千人了,而此前各项测试赛中,媒体最多的场馆是国家场所接待的记者也就700人左右。这样,就给我们场馆的媒体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些天,我们媒体团队的人员都在紧张的氛围之中按部就班地完成名项准备工作,文字带桌席的安置,其中涉及到电源的重新安装;媒体工作间里的桌席安排,电源准备,收费卡业务的落实。
最重要的是29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那是国家游泳中心也就是“水立方”面对媒体,也可以说是对世人的首次公开亮相。新闻发布会的成功与否,将直接涉及到国家游泳中心的形象。谁来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谁该做怎样的讲话,新闻发布厅的布置,景观设计,媒体的邀请,媒体怎么来,怎么坐车,自驾车的停放,等等,这些都是相当具体的事情,必须一项项地落实。还有,到媒体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对于他们的专业培训。培训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媒体服务质量的好坏。
在奥运开幕式倒计时200天的时候,在最忙的时候,我们找了个时间,聚了一次,这可能是此次测试赛之前的唯一一次全家福。在这次聚会上,我们都端起了酒杯,喝着免费的豆浆,为我们即将迎来的测试赛和奥运干杯:但愿一切如意。
有时觉得很怪,一样的场景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里重现。到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不到一个月,所感却与几年前的一场与“非典”战斗经历殊为相似。记得那年3月,被紧急抽调到北京市“非典”办,迎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歼灭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协调全市力量,完成十六所定点医院改扩建,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病人,然后保障医院的运行。结果,忙乱是正常的。开不完的协调会,理不完的电话。
而现在,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紧张的时间。需要调动内部外部,机关企业,国内国外、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凝成一股战斗力,集中迎接几天后的首场比赛。因此,又是开不完的协调会,理不完的电话。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我想起几年前的那次“非典”歼灭战。只是,内容不同了。
上午搬家,终于盼来了进驻国家游泳中心即“水立方”的时刻。一早到暂住地,看到所有办公室都变得满地狼籍,箱子,推车,还有散落地上的垃圾,就像是要毕业的大学生们。还好,人声还算不上鼎沸,但确实算得上是热闹,间或还夹杂着些许兴奋。
不过,进入总是有些失落的。好多东西都根本不是当初预想的那样。条件简陋,有些地方还在赶着工,因为比赛就要来临,而一些临时设施此时还没完工,许多工人正加班加点地干着活呢。下午,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高负荷赛时情况,场馆组织集群使用演习,虽然组织方费了很多心思,无奈因为设备陈旧,效果总是显得不那么理想。也许学习的时候,大家的心思不在学习上而在了新家的布置上吧。
等我们从水立方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站在西门的一个土坡上,回首“水立方”,此时正开始亮灯,一块块渐渐变成蓝色的“水泡”,开始在寒夜中绽放,像花儿一样,挺美的。这,就是我们战斗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