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破题——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管见
张丽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刘长卿这首《别严士元》既是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出处。想来,这首原来并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唐诗,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引起人们的瞩目。
作者刘长卿在唐朝诗人璀璨无比的星空中一直不那么耀眼。他约生于公元709卒于约公元780年:字文房。河北省河间人,也有一说是安徽省宜城县(古作宣城)人。唐开元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曾任监察御史。后任南巴尉、陆州司马、随州刺史。
一代诗人,不知道是否曾经被一代帝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赏识,看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虽不雄浑,但也无浓重的怨怼之气。不过刘长卿似乎觉得自己以五言擅长,曾被誉为“五言长城”。若诗人有灵,知今日,他的七言作品被当作考题,为都城一众莘莘学子“考进士”之关键,也许会感喟良多吧。毕竟盛世纶音,却也容易为当代人去体会。
这首诗详细的写作背景和本事,已经很难考证完全。只能从字面了解到,诗人是要在江南的春天做远游,好友前来送别,心中百感交集。这是古诗中最为常见的送别题材。
作为高考题目的两句,对仗工整,明白如话,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江南春天给人的真实感受。因为沾衣欲湿的雨和翩然飞落的花,都是水乡泽国的古代江南最鲜明的特征。而诗人正处在离愁别绪中,用王国维有心之境的观点来看,这种淡淡的风物却正好体现出诗中人物深厚却无法言说的情怀,相当符合中国文人含蓄的典型性格,也是古代诗词常常用到的所谓“背面敷粉”的手法。
用这样并非描摹本地风光的一联唐诗作为高考作文题目,也许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毕竟已是2008年奥运会的冲刺之年,想来不少人会针对这个大背景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出题目的老师作何想在此不可妄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抑或追求与当代学生的“间离效果”?但对于十七八岁的北京学生而言,是否能够准确把握,或者说是准确理解出题、阅卷老师对这个题目的预期,大概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基于阅历、知识、眼界的不同,年轻学生的作品需要人们拭目以待。
另外还有一个巧合,几近大话。
这句“闲花落地听无声”,曾经是《红楼梦》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节中,史湘云所说令词中的一个。刘心武先生在解读红楼梦的时候,特别提出了这句,作为清廷政治斗争程度加剧的佐证。有心人,不知道是否还能记得。但愿,这种探佚和高考,和上大学没有任何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