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2007-05-19 07:16:05)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周明杰
    离开曲阜后,午后进入江苏地界,一看窗外都是典型的南国风光,我就趴在车窗上找流淌在绿色中的那灿烂的明黄色——著名的油菜花啦。可惜,只有星星点点,觉得这个原因应该不是自己眼神不好,就拿手台问导游。导游说现在刚过油菜开花的季节……唉,失望啊失望,两次去青海湖都与油菜花失之交臂,这次到了江南还是没看到,看见我跟油菜花的缘分还需要再加强啊。

    扬州出来迎宾的是那张著名的江主席挥手照片。城市马路边的花、灌木还有树木高低有致,像是森林公园的风光呢,作为经常靠11号车出入行人,这个发现让我一下子由衷地喜欢上扬州了——能想到并做到为行人遮挡太阳的城市一定是宜居的。

    放好行李,雀跃着走上扬州街头时,又是傍晚,阳光是和煦的,瘦西湖也非常漂亮。没有时间把瘦西湖转完,就匆匆西门入南门出。那个著名的二十四桥很让人失望呢,本来看了小杜的词,以为二十四桥是城市河流上一座跨度大的长拱桥,结果是在公园里的一个小小的小桥,再一次体会这些诗词歌赋里的人文景观确实更适合遥想,而不适宜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瘦西湖确实非常怡人,因而听说琼花的花季也是刚过之后没有太失望,不过,当我通往瘦西湖南门的林子里发现了几株还没有全谢的琼花时,还是很兴奋的呢。钻到树下绕着圈子看那些花儿,发现一朵大的琼花是由很多星星一样的小花密密挨挨簇拥而成的,那么多洁白的小花,而且花瓣还挺有质感的,看起来的感觉很像江南的缎子。

    出了南门后,选择往东走。过了一个名叫“二道桥”的石拱桥,沿着让我一见倾心的“森林公园人行道”溜达,经过了好几个园林,都下班关门了,踮着脚探头探脑了一会,沿路打听去古运河的路线。扬州路边的小商贩让我体会到了南方商人的精明,我一般都是买一点水果然后再问路。说真的,人家卖的桃子都是洗好放在小筐里的,太周到了,让我买起来也心情愉快。

    请了一个当地骑三轮车的“导游”一起去运河古道,在三轮车上品尝刚买来的水果,享受扬州清凉中带着点香气的晚风,虽然三轮车总是违反交通规则,我们所过之处经常是汽车喇叭声响成一片,但是很爽啊。骑车的大哥也很热心,一路帮我介绍景点,还让我踩着他的车扒墙头看已经关门的个园,还在我的要求下带我去看看史公祠(史可法,抗清名将,他撤离后,清兵屠城,就是那让今天的扬州人都印象深刻的“扬州十日”了)。这位大哥告诉我说,史公祠里有两棵大树,在史可法死后曾经枯萎很多年头,直到这里建起了衣冠祠堂,大树才复活。这些传说不见得真实,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价值取向。

    对所谓乾隆下马的御马头(马头非码头,是因为这里是石头码头,所以题字的人故意省掉了偏旁)等带着皇家气息的伪景点,径直去了古运河的东关码头。下车在运河边的河岸上走,三轮大哥告诉我运河北岸的漂亮小区叫“莱茵小镇”,每平米房价高达8000元,是扬州房价均价的两倍。不很痛快地想,很明显的白墙青瓦的江南民居,不明白为什么非叫莱茵小镇,中国人的心理还真叫怪!

    河岸上很多扬州人遛弯,盛况一如北京非典前的什刹海。有船经过的时候,河道里的水会漾到最底层的堤岸上,很多人蹲在盯着水面。好奇地凑过去,原来他们在“守岸待鱼”,因为漾上来的水里经常会有大小不一的小鱼。兴致勃勃地看了不到5分钟,就有人收获了——用塑料袋套上来一条手掌大小的河鱼。周围的人一起欢快地庆祝,每个人都像满载而归的渔民一样兴奋,气氛轻松愉快。很羡慕地想:这才是有滋有味的生活啊。

    三轮大哥告诉我,运河进入扬州时本来是与护城河合而为一的,隋炀帝可以直接坐船到城墙门口,而现在的河道也就只有原来河道的一半宽,被削减的宽度已经变成马路了。于是穿过马路去看不久前刚刚挖出来的原城墙遗址。值得肯定的是,扬州并没有试图把遗址“修旧如新”,而是像圆明园那样留存了原貌残观。吊桥和火炮也都幸存,可惜的是吊桥比较高,让我放弃了在上面踩踩脚印的妄想。

    过东关码头往南就是著名的隋炀帝赏琼花用的琼花观了,天黑地我除了大门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三轮大哥安慰我说,里面也没有真正的琼花。据他说,真正的琼花被称为“当日开,当日落”,花期只有2个小时的。嗯,看样子,日本人更应该崇尚琼花才是。想来是因为他们那里冷,种不了,才退而求其次?玩笑一下。

    继续往南拐进盐商一条街。看看地上的青石板和大门旁专门给马饮水打的井,就能想象当年扬州盐商生活的滋润了。这条街尾就是著名的小秦淮了,一溜的粉墙,可惜黑灯瞎火的,啥都看不清,三轮大哥的责任心很强,不肯放我单独去转转,只好遗憾了。

    从小秦淮河上的桥再往西,就是真正老扬州人生活的街区了,大东门街两边全是路边座位,很多人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彩衣街两边的房屋很多已经破旧,与前门大栅栏里的景况类似。三轮大哥告诉我,住在这里的很多人也盼着拆迁,以改善居住环境。城市里要是少了这样的街区,让人感觉缺少生活的气息,没了那种街坊邻居一块闲谈的热闹,可是住在这样街区的人,却感觉缺少舒适。真是矛盾啊。

图片说明:1、半残的琼花

          2、夕阳下的瘦西湖

          3、古人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玉人没有看到,遇到了教我吹彩色肥皂泡的可爱小姑娘。

          4、瘦西湖里五方亭边沿的四角上面目有些模糊的小狮子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走运河城市之二----扬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