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说,现行每半小时停车收费2.5元的繁华区仅有8个,拟扩大范围。因为只提到了CBD、燕莎地区等,所以,我们也不好对某一地区是否应当提价做出判断,只能就整体解决繁华道路停车压力的思路谈点看法。
市场经济中,价格杠杆的作用的确很明显。只要一提价,立马就会起到限制作用;一降价,也立刻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但是,这个杠杆如果不是由政府来把握,而是在充分竞争的领域由市场调节,一般地说,问题还不太大。假如握在政府手里,这个杠杆使用不当,比如只升不降,有时就会变成只为有钱人服务的工具。
上调占道停车收费标准的理由之一,是引导车辆停在路外和地下,缓解这些地区的道路压力,同时提高地下车位的利用率。
现在繁华地段地下车位的利用率不高,显然与道路停车收费比地下停车收费低且方便有直接关系。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提高路面收费。上调到2.5元半小时,与地下停车拉平,那是肯定会挤对一部分车入地下。你要提高到5元半小时,就像国贸中国大饭店门前,基本上就剩下豪华车、公车了,它那里1小时10元,经常有空位。不过,这个酒店本身就是为有钱人服务的,酒店自己的停车位价格高低都是一种商业行为,无可指责。
但是,不上调地面停车费,让地下停车位的价格下调,也是可以缓解地面压力和提高地下车位利用率。对于政府来说,杠杆在手,往上抬还是往下扳,都是解决问题,区别在于一个得民心,一个失民心。这样的例子很多,前些日子政府投入公交降价,老百姓一片叫好,那就是社会的和谐之声,大得民心之举。反面的例子之一就是择校费,把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弄成谁有钱谁上学、谁行贿谁上学(据我所知,一些地方除了交择校费还要给校长行贿,才能择校成功。30个择校名额,50个人想上,收谁不收谁,行贿说了算),这也可以解释成为缓解一部分人的升学压力,只不过缓解的是有钱人的压力,穷人的压力并没有解决。
再说占道收费半小时2.5元、1小时5元是个什么概念。1天24小时,就是说路边停车那么一小块地方,从理论上说,一天可以收费120元,1个月按30天算(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准)可收3600元。咱们也别说公共道路,是开车人交了养路费建设的,将来有一天费改税(也不知道将来哪一天,能拖一天是一天),也还是开车人花钱养护。按谁花钱谁使用的公平原则,开车人在路边停会儿车就不应当收费,繁华地段适当交点也还说得过去,非要收到地下停车场一个价,你凭什么?你投入了什么?一个三星级酒店的一个房间,一天也不过二百多元吧,人家要给客人提供多少服务,一个房间至少也要两个停车位大吧?凡事都怕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开酒店的不如站马路收费的,这合适吗?相当一批收取路边停车费的公司都是私企,几乎做的是无本买卖,有什么背景咱们不清楚,这些收费地点应当“招拍挂”,引进竞争打破垄断倒是有机会时值得讨论。
前一篇:远眺松赞林
后一篇:徐静蕾“博”骂(漫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