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否给门梁安一个探头-----时评中超之三

(2007-03-19 11:11:11)

可否给门梁安一个探头

时评中超之三

                                                  李 

 

国安队又被对手逼平了,但这个1分价值,要大于一周前在丰体被河南建业队逼平的成果。原因在于,上一周的一分是“主场”得的,昨天的一分是从武汉“客场”带回来的。

我为什么特意在“主场”与“客场”上打一个引号呢,就是想强调在中国足坛,包括亚洲足坛,“主”与“客”往往有着特别地含义,往严重点说,有时,在哪里比赛,就相当于主队在比赛场上增队了一个人似的,所以,同样是一分,但要看它是在哪里获得的。而且,这一规律越是在足球不发达、欠发达国家的联赛中越是体现得充分而明显,而像在英超、欧洲之类的顶级赛事中,虽也有主客场之分,但因地域导致的差异已越来越小,越来越局限于心理层面。

不过,我还是为国安队的一分感到有点冤。冤在哪里,就在于徐云龙那记漂亮的头球到底进了没有?!根据足球规则,如果皮球的整体越过了球门线,不管是空中,还是在门线上,都应视为进球。但要把这一条规则比较好地体现在比赛中,确实有一点难度。徐云龙这记头球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进?还是没进?对急于进球,立志本赛季实现永远争第一的国安来说,犹如“生”还是“死”一样地庄严与郑重。

这个球只有边裁判能判定,因为站在球门正面的主裁判是不可能看清那个头球在空中的情况的,可那个边裁判没有举旗示意,所以,主裁判也就示意比赛继续进行,尽管近在咫尺的两名国安球员都举手示意球进了。

尽管是客场作战,裁判不敢造次,但我仍愿意相信,那个边裁判不敢举旗示意,不是因为照顾主队武汉队,而是他在那一刹那的站位不好,并没有站在底线的线上,因而无法准确地看清那个球在门框内的空中位置,自然也就无法坚定地举旗示意球进了。

其实,中国的裁判员在能导致比赛胜负关系变化的关键球判罚上,一向是相当谨慎的,他们内部总结时也常说,没把握的就宁愿不判,这颇有点像砍头,拿不准时,还是不砍为妙,因为一刀下去,一声哨声响起,想挽回也不可能了。所以,尽管北京的球迷们感到这个球进了,但还是能理解中国裁判们的苦衷。

但中国足协不能想点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么?现在一年联赛中,打在门楣、门柱、门线以及空中疑似进球的攻门,实在是太多了,中国足协完全有必要想出一个解决良策。现在道路上到处是电子探头,弄得再无法无天的司机们也不得不收敛飙车的念头,足协可不可以给门梁安装一个电子探头呢,从技术上说,这没什么难度,像刘翔跑110米高栏,冲刺时那么快的速度,不一样让电子眼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中国的门梁上也装上这么一套玩艺,不是能减少许多冤情,也更能体现出对球员劳动的尊重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