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啦啦队,就要有一种啦啦精神。临出来前,听一位相声演员表演时讨要掌声,他编个段子说:科学最新发现,手掌上的穴位比脚掌上的多,每天鼓掌100下强于足底按摩一个钟。鼓掌有没有健身效果姑且不论,但观看比赛也要有一种娱乐精神,把比赛当做伴奏的迪斯科,“尽情摇摆”。
作为啦啦队,还要会“啦啦”,也就是说要有组织、有技巧,这一点韩国和日本的啦啦队做得有声有色,看得出来这些年轻人在学生时代就在各种场合进行过啦啦队的基础训练,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时候发声,什么时候该做哪个动作。所以,韩、日啦啦队在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往往比我们的更有声势。此外,我们的加油口号太传统。总是由一个人领喊“中国队”或我们运动员的名字,大家一起喊“加油”,其结果是:只听见中性的“加油”声,听不清主要想表达的——为谁加油。同样的内容,韩国啦啦队会一齐高喊:“大韩民国”,我不懂韩语,但这四个字喊得声音太大,清晰可辨,然后一起“纯天然”拍手三下。日本的啦啦队也同样是齐声高呼:“日本”,后面叽里呱啦不知说些什么,应该是加油的意思。
如果说啦啦队来自“五洲四海”,很难迅速捏咕到一起,现场DJ就成了穿针引线、将大家缝合一处的重要角色。多哈各赛场的DJ都非常富有煽动性,都可谓是调动场边观众情绪的一把好手。他们所选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想让观众和啦啦队合唱的时候就会播放一首曲调欢悦、节奏明快的歌曲,而这首歌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歌词——“啦”,每个人都能够跟唱。在中国香港队出场比赛时,DJ还特意选了一首粤语歌,赢得了在场中国观众的好感。
2008年我们北京的观众会在奥运赛场边营造怎样的一个氛围呢?在多哈,你随处可见亚运会的口号:“Thegames of your life.”翻译过来就是“你生命中的游戏”。确实,场上是一场游戏,场边同样是一场游戏,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常有娱乐的心态,进而有娱乐的本领?让北京奥运会的赛场成为一个娱乐而相互融合的舞台,这才是让人期待的。
前一篇:亚运会的惊艳
后一篇:西行阿里之三·鬼斧神工的札达土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