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家里一直买<<北京晚报>>看.有个新闻专业的同学说,它是一般的市民报纸.同意,同意.确实是经常刊载一些家长里短,奇闻轶事。当然,还有国家大事,世界新闻了。养生之道,小品杂文也是经常出现了。当然,作为报纸,还有很多很多页的??广告。也罢,毕竟要生存吗。不过偶尔也能在广告里找到些有用的东西。而且,晚报在周一到周五的时候还是很厚道的。给的页数很多,以致爸爸每次拿到这么厚的报纸,多要问说:“怎么这么多阿。”(不过其中广告得有一半吧)
那个时候,妈妈每天下午四点钟都会出去买晚报。至于六点钟才能回家的我来说。到家后最大幸事莫过于,打开电视,窝在沙发里,吃着酸奶,看着晚报。直到吃饭,也经常看不完。于是,往往是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结果,自然是妈妈很生气了。几次扬言以后不再买晚报了。但扬言只是扬言,从没有变成过现实。日子还是一天天的过,晚报也是一天一天的读。厚厚的报纸堆,换了一次又一次。三年过去了,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也离开了每天读晚报的日子。
日子还是一样的流淌着。妈妈还是每天四点钟去买晚报。
大学的生活不像想象的那样美好。高中忙碌充实又痛苦的生活一下子消失了,大学的生活有些空虚。长期的一个人,让我感到了无法驱除的寂寞。朋友也在,平时似乎也很快乐。但可能是性格所致,总是免不了孤独。
没有了晚报,我好久没回家了。
大一的时候,还常常回家,两周看一次晚报。一年后,课程紧迫,回家的次数也已锐减了。掰着手指头算算,应该有七周回不了家了。哎。想家的日子最难熬阿。今年的新年又要在学校度过了。
学校里有好几个报刊亭,但只有一家卖晚报。于是,便有了路过报摊,必定过去看看晚报的习惯。(不过多数时候是只看不买。)看看熟悉的首页,真是。。。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会看晚报呢?是三年的习惯把。每晚都看,怎么能一下子戒除呢.
昨天心情很不好,没有什么太不好的事情,只是心情很坏。想回家了。可惜回不去。
路过报摊,又习惯性的搜寻晚报,只有最后一份了。真动阿。五毛钱递出之后,带着晚报心满意足的回宿舍了。走在路上,忽然间明白了,我为什么我会需要晚报了。
内心的深处,这份厚厚的报纸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寄托。寄托了我对家的想念。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当我感到一切都是灰暗的时候,我会买一份晚报。拿着他,仿佛又回到了温暖的家,窝在沙发里,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再看电视。一切是那么的温馨。看得时候从没有意识到这种东西,但时间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不知不觉间,这份报纸就给我传递了家的信息,温暖的意义。遇到好事,心情舒畅的时候,我也会买份晚报。它是家的象征,拿着它,就像在和家人分享我的喜悦一样。
现在才明白,一件东西可以对人有着这样的意义。
看来古人寄情于景物是很有道理的。这份报纸寄托着我对家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