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有没有劳动?
作者:谢星文
昨天三八节,看到一个部门的主任给部里的每位女性同事订了一束玫瑰(按我们热线部的记者说就是“月季”),另一个部门的主任请全体女编女记看了一场《纳尼亚传奇》(当然男编男记们也“蹭看”了一下),我却在新闻大厦一层与另外六个中老年男人讨论一件公事,直到晚上九点,没能为妇女同志做一点贡献,甚感惭愧。想来也不能说没有在妇女节为女性朋友做一点儿好事,至少我们让七个女性在节日的晚上尽享了一下,身边没有老公陪伴、旁边没人叫苦不迭、自由逛街购物美容修身的欢愉,这也许比送花还让她们“节日快乐”。
什么“节日”快乐呀?有叫“三八节”,有称“妇女节”,全称大概有两种:“国际劳动妇女节”和“国际妇女节”。到底有没有“劳动”二字才是焦点,这还真要请教明白人了。“新中国”人是喜欢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因其累赘也就有人错称为“国际妇女劳动节”。到底哪个称谓是正根儿?既然妇女节是个典型的洋节,今年老美小布什还出来为妇女节讲了话,不妨就按洋文搜索一下,看看哪种称呼更流行。
结果是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国际劳动妇女节),网站137个;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国际妇女节),网站90000个。我是宁愿站在多数人一边的,认为只称“国际妇女节”就足以了。
有人会觉得我中午吃多了——有没有“劳动”有什么要紧,反正它是每个妇女的节日,因为每个妇女都是劳动妇女,家务也是劳动。其实,如果真是每个妇女都是劳动妇女,在“妇女节”前面加上“劳动”不就更是多此一举了?除非是一种语法逻辑:“劳动”不是定语,而是时间状语,指正在劳动过程中(的妇女)。如此,真的可以叫做“妇女劳动节”了。
这“劳动”二字是什么时候加上或减下的呢?为什么要把“劳动妇女”从“妇女”中计划单列出来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