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让我们逼近生活的真相

(2006-03-08 21:57:20)
分类: 采编手记

新闻让我们逼近生活的真相
新闻调查部 实习记者 张芬


    如果不做新闻,我会以为很多事情自己是知道的;然而,做了这一行,才发现有太多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从准备采访时的“功课”到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每一刻的经历都让我更逼近生活的真相。
    今年年初,采写某高校开除作弊学生是我第一次在晚报正式做稿子。为了能够更加真实直观的反映事件,编辑给了我相当充分的时间。
    采访之前我查了一下学校处理学生的有关规定。
    按照规定,在开除之前,需要进行由学生本人或代理人参加的听证。被开除之后,受到处分的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诉。如果申诉被驳回,他们可以向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提请复议,在15个工作日内即有答复。
    如果没有接触到当事人,只是拿着这薄薄的一页纸去阅读,平面的看这些已经相当合理的程序,我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见到的一个学生家长,跟单位请了长假,坐了将近四天的火车到北京。在学校附近的地下室租住着一个每天20元的床位,这是他在学校周围能找到的最便宜的地方。
    仅仅等待申诉到驳回的过程就是半个月。加上吃饭、交通、通讯等等一些基本费用,在申诉被驳回的第二天,他带来的钱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他有些艰难的说,可能不会在继续等待复议了。
    虽然这些事情可能与新闻事件本身的核心内容没有关系,但是却让我看到了一些本来想都不会去想的问题。
    上个星期四,跟着测绘的工作人员出了一次外业。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看着提器械的工作人员,说了句:“你们这活儿辛苦啊。”
    测绘工作辛苦,采访之前我也有这样的认知,只是,这样的“辛苦”对我而言同样是一个平面的概念。只有真的看到了,感觉到了,这些“概念”才会变得立体起来。
    那天,天气虽然晴,但气温依然很低。不拍照的时候,我就把手缩在衣服里暖着。可是同行的工程师告诉我,现在的天气差不多是出外业最好的天了。不是特别冷,就是冷也还能行,最难熬的是夏天的热……
    如果不做新闻,我会把许多“概念”、“观点”……当作生活的真相,然而只有和事实本身靠的越近,才能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
    就像蔡康永在专栏里批判电视媒体的时候说,“电视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有听过;老是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
    晚报已经执着的关注这座城市快五十年了,关注这个城市里不断发生的历史,关注生活在这个城市每一处的人。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即使走在路上,也会觉得这个城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有了某种联系。
    新闻给了我一个尽可能去逼近事实真相的机会。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种工作能给我如此之大的限度去碰触生活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