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闻幕后 |
大会9时正式开幕。
上千名各路中外记者清晨7时就先后开始聚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台阶下,大家或各怀心思,或议论纷纷。
8时起,当第一辆满载全国人大代表的大巴车缓缓开来时,职业责任感超强也好,职业病开放式爆发也罢,男女记者们全都情不自禁地抗着“长枪短炮”如潮水般涌向大巴,我和廖雁这两朵小浪花儿当然也在其中,好在没有随波逐流。
之后拼抢新闻的大场面一言难尽,真的,导致我的头脑现在还有一丝混乱。
现在,说点儿轻松的芝麻小事儿。
开幕前的“小插曲”一个:话说摄影记者程功在会场外等待自己的车辆安检,执行安检任务的警犬围着他的车转来转去,最后停在了车后,盯着打开的后备箱内的车载小冰箱闻来嗅去,很长时间不走开。“怎么回事?你这冰箱里有什么?”安检警察有些警惕起来,“没什么呀。”程功也是一头雾水,打开小冰箱后他乐了:除了几瓶水外,里边儿还有一包吃剩下的发出阵阵腥气的鱼肉,这两天工作太忙,他早给忘了。
开幕式后的“巧相遇”两则:话说我在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刚出大会堂东门就碰见了身着军装的宋春丽代表,于是忙不迭地冲上去又是提问又是拍照。素面朝天的她很亲切,加分!而且身为演员的她说以后“肯定”会为农民朋友奉献好角色,再加分!
告别宋代表后我刚一扭过头,第二个“巧相遇”主人公从天而降——两位西班牙男记者拦住我的出路,丝毫不懂中文的他们用不地道的英文羡慕地问我:“刚才你采访那几个代表,他们都说什么了?能不能透露些?”在报社培训的英语终于派上用场了,我简单回答了他们,但令我沮丧的是,在繁忙工作之余、用可怜的一点业余时间练习的“二把刀”口语无法与西班牙记者长时间“往深了聊”,聊到一处无法互相沟通处后,我急得开始跺脚,并在小本儿上画图给他们看,西班牙记者安慰我:“别介意,别着急。”
聊了半柱香的功夫之后,我下了一个决定——搬救兵!在英国培训过的廖雁被我一把抓过来,整个被外国记者“采访”的过程才得以圆满完成,“咱北京晚报有人才”我心想,廖雁说得好我跟着瞎得意了半天。
整个“巧相遇”和得意洋洋过后,我突然想起:为了上会我又要旷四节珍贵的报社英语课!大会闭幕那天下午,英语还要考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