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年前的今天,1969年07月31日13:00时,由哈尔滨滨江车站开出的知青专列,载着刚刚走出哈尔滨铁路中学、第32中、44中等学校校门的1000余名同学,一路向北、向东,跨过松花江,驶向佳木斯以远,驶向铁路的尽头,于08月01日凌晨4:00时,抵达福利屯车站。
在车站货场,兵团带队同志组织同学们卸下行李,团领导宣布了对他们的分配命令。这些青年学生登上前来接他们到连队的部队大卡车,继续一路向东,向国境线的乌苏里江边一路颠簸而行。
自此,这些昨天还是学校学生的懵懂少年,如今已成为兵团战士,开始了他们漫漫人生旅途!
与这群少年同行,同学15人,来到位于完达山北麓平顶山下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4团五连。此后不到十个月,他们中有四名同学先后到更为偏远的25连、35连开荒建设新连队。
昨日的同学,今天的战友,共同的志向、经历与磨难,使他们成长为意志刚强的青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使他们情同手足,彼此珍惜。
1970年代后期,这些同学或返城、病退、或招工、考学,先后离开挥洒过泪水与汗水的北大荒,回到他们生长的城市,回到松花江边,开始他们新的人生旅程。
45年前,这些人刚满16岁,正值豆蔻年华,青葱岁月,无怨无悔地把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边疆——为了她的安宁与繁荣;
45年后,他们都已六十有一,步入“耳顺”之年,有的不辞而别,径先去了“天国”,来不及与战友们一起回忆与分享他们共同的过往。
世事蹉跎,人生坎坷,每一位在北大荒历练过,经历过风雨考验与数载边疆生活锻炼过的同学们,造就出坚定、从容的性格,能够勇敢、乐观面对人生的一次次考验。
为此,这些人都有资格说,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是过去45年漫漫人生路上的强者。
尽管他们现已青春不再,韶华已褪,他们依然可以毫无愧疚地面对自己,面对家人,面对当今的社会。
北大荒的风风雨雨锤炼了他们,使之变得坚强伟岸,不畏艰难。纵然岁月不饶人,这些人都已鬓色斑白,但是,每当回想起他们在兵团的战斗生活,至今依然留恋、怀念;此时此刻,自然也非常想念在那样的日子里,那些一起生活,一起拼搏过的同学、战友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