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要寻找快乐 请到群众中去

(2014-04-17 17:17:17)
标签:

哈尔滨音乐厅

音乐大讲堂

交响乐

俄罗斯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分类: 记实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局和《新晚报》联合主办的“哈尔滨音乐大讲堂”(第一期),于2014年04 月16日下午,在哈尔滨音乐厅开讲。
    “音乐大讲堂”,面向我市音乐专业人员、音乐爱好者和更为广大的音乐受众举办,为的是在广大群众中普及高雅艺术,提高专业音乐工作者演奏水准和广大听众欣赏水平。

 

    哈尔滨素有“音乐之都”美誉,100多年前,随中东铁路建设运营,哈尔滨就有了演奏水准颇高的交响乐团,并且也形成以各国侨民和哈尔滨本土市民为主体的交响乐听众。哈尔滨交响乐团重新组建后,近年来举办了多场市民音乐会,免费邀请广大音乐爱好者到市音乐厅听交响乐,严肃音乐、高雅音乐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常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目前,哈尔滨专业和业余作曲家、演奏家,交响音乐热心听众已颇具规模,严肃高雅音乐会的演出赢得社会公众广泛赞誉。前不久,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哈尔滨音乐爱好者协会成立,定期举办音乐大讲堂,便是这个协会联系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评论家、音乐爱好者的一条纽带,这对作为音乐之城的哈尔滨整体提升城市艺术品位和形象,都具有切实意义。

    在17日下午的音乐大讲堂的主题是《俄罗斯经典作品欣赏》,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向到场的500余位听众,介绍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发展史,重点讲述了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艺术生涯、经典祖品、辉煌成就,和与他的成长历程密切相关的梅克夫人的创作故事。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堂上,卞祖善老师向到场的听众讲解如何理解和欣赏交响音乐,还逐乐章介绍了柴可夫斯基著名的《第四交响曲》,与大家一起聆听这首交响曲的代表性段落。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想要寻找快乐 <wbr>请到群众中去

 

 

    以下采自网络资料,自己做如下整理:

 

    《f小调第四交响曲》Symphony No.4 in f Minor Op.36 ,又称为“小俄罗斯”,作于1877-1878年,题献给柴可夫斯基最好的朋友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作品于1878年2月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这是柴科夫斯基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命运三部曲”(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中的第一部。

 

    该部交响曲故事梗概:

    草率的结婚和快速的夫妻分居使柴可夫斯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乐曲表现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幸福的渴望。

    作为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当中最富变化、最热情的乐曲,具有明显清楚的叙述内容,采用纯音乐的形式,却有标题音乐的实质。音乐所表现的是那个时代,像柴可夫斯基这样的知识分子和困顿青年,苦恼彷徨于捉摸不定的芸芸众生,以及威逼、胁迫人类的命运魔掌,使听者产生一种凄怆之感。

    作曲家顿悟并告诉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只有投入人民之中,才能战胜命运,获得力量。

 

    当时,柴可夫斯基得到了梅克夫人的捐助,才得以脱离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专心投入到创作中去,该曲即是题献给梅克夫人。

    另外,柴科夫斯基独特的旋律美感、精妙的结构、精巧的管弦乐技巧,也是本作永久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它象征了噩运、宿命,是幸福与安宁的障碍,是人与命运戏剧性冲突的开端。这就是贯穿于整部交响曲的威严的“命运”的主题,也是整部交响曲的核心,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

    第二乐章,如歌的小行板。孤寂的主旋律,紧接着是感觉兴奋的副属旋律, 在更加凄寂的形态反复而告一段落后,中段如农民舞蹈般优美。悠缓、典雅和恬静,整个乐章富于诗意的音调表现了主人公暂时忘记了现实的痛苦,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全体弦乐器持续拨奏,旋律显得急促匆忙,但却给人以梦幻茫漠的感觉。作曲家“想象的自由驰骋”,木管乐器单独奏出俄罗斯舞曲般的旋律,没有明确的感情,只是一些虚无缥缈、错综复杂的音型。

    第四乐章,终曲,热情如火的快板。形式为类似回旋曲的自由形式。强烈的第一主题以全合奏形式奏出。紧接着的第二主题是根据俄罗斯民谣《田野中的白桦树》所写成的朴素、优美的旋律,表现出人民的强大力量。在小号奏出主人公轰鸣般命运主题之前,民间歌曲充满了苦闷、悲哀、忧伤的色彩。风雨过去了,亭亭玉立的小白桦树抖落了水珠,节日的人群又喧哗起来,弦乐器上掠过飞快的乐句。在一片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中,音乐在描绘节日欢乐景象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