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世纪,蒙古人入主中原,都城设在北京,建元大都,中国进入元代。
蒙古人没见过海,在蒙古语言里,便把较大的水面称作“海”。
北京城内西黄城根旁,继续向被至地安门,有两组相互连通的水面。南海、中海、北海统称为“前三海”;前海、后海、西海称作“后三海”,或称“后海”、“什刹海”。
后海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形成的古老水域。
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自元代起,什刹海周边就是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当时这里是都城的繁华商业区,店铺鳞次栉比,街上车水马龙,处处酒楼歌台、步步商肆茶坊。
后海旁有条烟袋斜街,再越过地安门大街,便是钟鼓楼旁的南锣鼓巷。这些街巷基本保留并沿承了自那时起形成的老北京四合院的市井文化,而今,这些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前、后海之间有一座银锭桥。“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古时,站在银锭桥上,可眺望北京西郊远处层峦起伏的群山。
后海水面,荷花满池,垂柳拂岸,岸上四合院里的普通百姓和深宅大院里的王府贵族比邻而局,更有历代名人雅士故居错落,为这里铺陈着京城历史的无穷韵味。
在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落,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