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北方的园林,四季变幻,色彩鲜明。
喜欢园林里春季新萌的嫩绿,夏季生长期郁郁葱葱的绿;中秋,天气转凉,蓄积于植物叶子的叶绿素褪化、沉淀,在斜阳里显现出深浅不同的绿,更加赋予北方园林的活力与生机。









十月中秋,五重山色。层林尽染,秋意正浓。
由北国冰城哈尔滨向东数十公里,是绵延的张广才岭。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密,一向被称为这座北方大都市的“后花园”。
“十一黄金周”,秋意正浓。秋风秋雨后,山林中不同植物的叶子变化成不同的颜色。
驱车秋游,赏五花山色;徒步穿越,听秋风过耳。
秋林中,心绪可以沉淀,思想可以活跃;
临高处,心胸豁然开朗,视野无限广阔——












避开城市和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喧嚣,驱车向山林更幽静深远处前行。
青山秀水间,是文人笔下的桃花源。
随着铁路大马力机车的投入使用,哈尔滨——牡丹江客货运输能力的增强,沿线给机车补燃补水的小站逐渐失去其作用,那些因铁路建设、运营曾兴旺数十年的沿线小镇渐渐变得冷清萧条。
然而,这里的山林依然青翠,这里的河流依然漴漴,高天流云,青山秀水,绘画着秋日北方小镇的淡然、宁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爱家乡,爱土地,爱人民,是所有生活在苦难与欢乐中的人们,对他所依赖、生存的祖国最朴素的感情。
诗人把这种感情写进诗里,音乐家把它写进歌里,艺术家把它描绘在画里。
青山秀水养育着肥沃富饶的土地,山水田林间辛勤耕耘的人们,播种下他们的希望,收获着他们的喜悦。
离开喧嚣的城市,眺望山林原野田陌的秋黄,心境是一种释放,心绪是一片宁静。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用以维系生存、繁衍最初始的活动便是田间的劳作。至今,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近八亿人依然在从事这样的劳作,供养着全国人民的生计。
在“激情岁月”,自己也曾是从事这样最基本劳作人群中的一员。
秋黄,是丰收的色彩。
今年是个丰收年。放掉水的稻田里,当地农民忙着挥镰收割。这里的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不能像兵团农场那样可以开进现代收割机械。
稻田里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从老乡手里借过镰刀,试割一阵——勾起那个年自己与战友们在一望无边的麦田、大豆田里弯腰低头收割的记忆——艰苦劳作留给自己的是个性的坚忍与情感的升华。








最近媒体播发的有关“幸福”问卷的采访报道,引起社会一片“沸腾”。
自己在微博中断断续续写下几段“感言”:
——想让别人道出自己是否“幸福”,的确是一个很傻的提问!!
——走基层,接地气,不能只听好听的。
——“幸福”,天大的话题,****做起来,明显力不从心。
——一棒子没打到关节点,从报道出来的的一些被访者的木呐、答非所问,可以知道,百姓的关注点(民心民意)。以后别在此类“话题”上做文章了。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抛开物质获取多寡带来愉悦之后,人们渴望更为丰富的生活、价值、利益、情感、心理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度,自己的给予的评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