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2012-03-30 22:51:05)
标签:

台湾

阿里山

高山茶

树王

森林火车

分类: 游记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无论你对阿里山是否了解,无论你是否到过台湾岛,这首赞美宝岛台湾美丽山水和与这山水同生共长的台湾人民的民歌,你一定是熟悉的。

    阿里山,其知名度与台湾岛等量齐观壮美的群山,几乎就是台湾中部地区的一张名片。来台湾而不登阿里山,如同来北京而不登长城。因此,探访阿里山,肯定是“中华情台湾行”最为重要的行程。

    根据台湾旅行社的行程规划,我们的阿里山之行安排在整个行程的第四天。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阿里山位于台湾中部偏东,嘉义市以东75公里。

    03月06日,我们乘上大巴车由嘉义出发,下了高速,车子驶入通向阿里山的盘山路。上车前,司机、导游叮嘱,如果谁有可能会晕车,请提前吃“避孕药”(避晕药——避免晕车的药)。一阵嬉笑后,随着车子的沿山路一路攀升,导游便开始向我们介绍与阿里山有关的一些故事。

 

    相对于“外省人”,台湾的“原住民”是这个岛土生土长的人群,人们原以为他们就生活在阿里山的高山之上,在我们的词典里把他们统称为高山族。而实际上,高山族是由十几个人数更为稀少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并且他们也并非都居住在高山之上。

    早期,在文献里称世居阿里山的少数民族为“曹族”,该族人认为此译名与他们的族语原意有误,而于1999年要求正名为“邹族”。邹族主要分布于台湾玉山两侧、嘉义县阿里山乡、南投县信义乡、高雄县的三民乡等山区,总人口6200多人。

 

    本来,生活在台湾岛上的居民是以这些“原住民”为主的,近几百年来台湾的人口组成发生了巨大结构性变化:当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那些军队的将士几乎就都留在了台湾;因地缘关系,闽南、广东潮汕地区大量移民涌入,使台湾的居民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闽南方言也成为台湾地区的方言;台湾“光复”,特别是1949年前后,由大陆退败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及家属迁入,使台湾的人口成分再次发生变化。

    而今在台湾,闽南、潮汕人口占据了台湾总人口差不多七成,大陆退败到台湾的内地人口及他们的后代占大约15%,台湾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占大约12%。这三部人,构成台湾2300万人口的绝大多数。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旅行大巴载着我们,沿着山路转过无数个弯,攀过无数个山顶。早春,田坂里葱垅的庄稼,山坡上翠绿的茶园从车窗两边掠过,旖旎秀丽的山色风光,各种热带亚热带作物把阿里山妆扮得如诗如画。

    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后,旅行大巴把我们放到阿里山游客中心。进入旅游观光区,则要乘景游览区的环保小客车。

   

    阿里山海拔约2000米左右,最高山峰达三千多米。

    阿里山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曾强征当地居民,在阿里山开山修路,疯狂掠夺这里的林业矿产资源,运往日本本土。这样的掠夺造成了阿里山生态资源的极大破坏,这种掠夺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告终止。

    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后,为安置数十万部队官兵,便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荣军”和他们的眷属来到阿里山区,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在海拔一千八百米高的山上开辟茶园,种植茶叶。现如今台湾最有名的高山茶,就产自阿里山区,人们又把它叫做“老兵茶”。这些“荣军”们还在被日本人砍伐过光秃的山上植树造林,只种植不再砍伐。那些在热带、亚热带高山之上茁壮生长了五、六十年的树木,早已郁郁葱葱、绿荫如盖、成林成材。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来台湾,到阿里山,每个人都会想起“高山青、涧水蓝”,都想有幸探访一下阿里山如花似水美丽的姑娘,阿里山英俊健壮的少年;阿里山的山山水水也确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高山顶上这潭池水也被赋予了美好的爱情故事。

 

    我们不停地询问导游,来阿里山,怎没见到姑娘啊?

    导游调侃道:阿里山的姑娘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这里只剩下姑娘的娘了。

    好奇心重的游客,总爱把诗画般的艺术表现当做现实,去探个究竟。其实,阿里山区确没有多少人口,如果没有来自大陆和世界各地的游客,这里的山林会很安静呢!

 

    来台湾,探望阿里山,是一直的梦。而今,“两岸三通”,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自己终于可以走进她的胸怀。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早春三月,正是阿里山青翠欲滴,花团锦簇的季节。

    阿里山,水柔似少女,山青如少年。

    别说没见到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阿里山的秀丽与壮美,早已令我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阿里山地处北回归线,四季常青,风光秀美,拥有无数珍稀树种,是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徜徉于高可接天的密林里,呼吸林间略带腐味的气息,感受台湾海峡东面这块祖国大地上的种种神秘与新奇,感叹“一国两地”的相同与不同。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这里的高大的红杉树堪比北美的红杉树,这里最年长的“树王”生长达2800年。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日本统治时期,曾大量盗伐阿里山的红杉树,运回日本,修建他们的“神社”。这些残留的巨大树桩(一棵树桩直径足有近十米),就是这些强盗当年罪行的铁证。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在阿里山,还保留着森林小火车。

    现在,森林火车已不再载客,只作为维护山林工程的车辆,也是阿里山一道别致的风景。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海拔2182米处,一棵巨型水杉被日本人砍掉,残留下的树根腐烂镂空。在残存的树根上面,又生长出新枝。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四季常青的阿里山,如镶嵌在台湾宝岛瑰丽的“翡翠”,也是维系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纽带”。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在高高的阿里山林间石阶、栈道上漫步,留下自己一串串脚印;过眼的是她数百万年的沧桑岁月,数百年的被外国侵略者占领掠夺的历史,印入心中的是一幅幅风光无限的画面。

    之于阿里山,除了那曲“高山青、涧水蓝”,我们对她,对整个台湾,对阿里山和台湾之于整个中国和天底下华人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与乡思,在来阿里山之前,恐怕思考得都太少太少。

    当把自己的脚印印记在阿里山的山路上时,感觉自己是幸运的:两岸领导层远见卓识,开辟“三通”,让海峡两岸的山水将两岸人民的心纽结在一起,两岸的百姓便可以像亲人一样无障碍的来往、走动。

    自己作为最先登上宝岛台湾的大陆游客之一,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心去阅读阿里山,阅读台湾的山山水水。

 

    在台湾的日子里,每天早上当我们在大巴车里坐稳即将出发时,台湾旅行社的导游见到我们的第一句问候就是:“乡亲们,早上好!”一股热流便涌遍全身,两岸同胞亲如一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来台湾,来阿里山,游历这里的山水田林,阅读她的昨日今天,看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是自己有生所能尽到的一份情谊——这样的情谊,阿里山也是懂的。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台湾印象——高山常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