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对台湾的了解,局限于史籍、书刊、电视、网络。当身处台湾,即便只是对宝岛台湾作“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也比通过其他任何方式对台湾的了解更亲切,更直接,更客观。
对来自大陆的游客,台湾旅游局精心规划了环岛游,希望通过这样的路线,在短暂七八天时间里,把最能体现宝岛台湾的地理风貌展示给海峡对面的乡亲们。
在台湾旅游公司的安排下,我们的“中华情 台湾行”环岛之旅,便从台湾岛的最北端开始。
03月04日早餐后,旅行大巴车载着我们,由台北(深坑)出发,穿过台北,继续向台湾岛东北基隆方向行驶。
基隆原名鸡笼,缘于这里海边一座高山貌似罩鸡的笼子,因其名不雅,故改叫基隆。
基隆曾是台湾最大港口,以往岛上渔民出海打渔,就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港湾躲避台风。而后这里又成为货运和军用码头,当年国民党军政机关撤退至台湾,商船和军舰也在这里停靠。
过基隆港向前不远,便是野柳——台湾岛最北部的北海岸观音山风景区,是具有独特地貌景观的地质公园。
野柳风景区位于基隆市西北方约15公里,是一个突向大海的岬角,长约1600米,宽约250米,犹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因此也有人称这里为野柳龟。
2000万年前,台湾岛还是深藏于海底的一片礁岩,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地壳隆起,将这片岩体抬升,形成宝岛台湾。由于造山运动的挤压,在台湾岛最北部(今天的野柳地方)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因破碎侵蚀,形成两侧凹陷湾,中间突出的岬角。
海面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节理,地壳不断抬升,岩层露出海面。由于海岬礁岩层岩石密度的不同,岩层下又是较为松软的沙岩,千百年的风化,海浪的侵蚀,沙岩剥落,使这里逐渐形成许多头上布满蜂窝样坑洞,洋菇模样的蕈状岩。
这里怪石林立,相貌独特的蕈状地貌,使野柳成为台湾独有的地质公园。



早春三月,北方尚处在冬季,台湾北部却是春雨霏霏。
沿火山石板和木栈道,漫步于野柳地质公园,细雨飘落,寂然无声。漫天细雨将海天连成一片,海浪冲击着海岬礁石岩滩,泛起狼花。不知觉中,雨丝已渗入衣衫,也浸润着我们的肌肤。
此刻,想起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海浪拍岸,淫雨霏霏,雨中的野柳,空气中弥漫雨水和海水的气味;非常享受这样的雨中漫步——徜徉于烟雨迷蒙中,奇石怪岩间,思绪也随着霏霏细雨,弥漫无形、扩散不羁。





野柳地质公园,单面山、海蚀崖、海蚀洞千奇百怪,海蚀、风蚀的作用,在不同硬度的岩层上形成蜂窝岩、豆腐岩、蕈状岩、姜状岩,风化窗等岩层景观。



野柳风景区最具标志性的地貌:女王头。她几乎可以成为台湾北海岸观音山风景区的名片。


鹦鹉嘴

豆腐石

棋盘岩

仙女鞋、蜡烛台


这里是台湾岛最北部地方,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在这里勘测设置了船舶测速台。




雨中野柳,台湾环岛行初印象。不愠不燥,安静和宁。希望台岛野柳的宁静,不致因多了些“客人”的到访被扰乱。
远远地望一望,近近地走一走。天造地化的野柳,海岬上那些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在东海浪花的簇拥下,在三月霏霏细雨中,从容,安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