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抚远乌苏镇,祖国东北边疆一座不知名小镇,因中--俄边界线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点黑瞎子岛主权归属问题的落定而闻名于世。
黑瞎子岛主权归属问题解决后,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根据抚远的地缘优势,拟定了一系列边贸、旅游等开发项目,一些基础设施正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修通了铁路,建设了国际机场,提升了公路等级。在人们的眼里,这里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大市场。
当年自己所在的兵团,地处抚远县南面的饶河,相比较,我们那里的兵团农场更成熟些,人气也更旺些;如果没有中--苏关系紧张那几十年,相信抚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更快。
而今,当祖国人民把目光聚集在这片狭小却充满神秘的“三角”区域,这里便沸腾起来——抚远县拔地而起的那些街道和楼房,就是最好的说明。

2011年07月31日下午六时,我们驱车来到祖国边陲小镇——乌苏镇。
乌苏镇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在黑瞎子岛回归之前,小镇北部四公里外的抚远水道成了两国的“界河”。
根据史料和地方志记载,中东路事件后,乌苏镇曾有多户常驻居民;中--苏两国关系紧张以来,这里便冷清下来。黑瞎子岛回归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设立了祖国版图最东边的一座边防哨所,人们习惯地称它为“东方第一哨”。

因黑瞎子岛的回归和环岛旅游项目,抚远和乌苏镇悄悄地在人们心中成为向往的神秘去处。
2009年十月金秋,自己作过探望抚远的计划,只是那时的公路交通仍很差,也找不到愿意来这里的车和司机,只好作罢。
今夏,趁着人们对它关注度的提升,经过十几小时的火车和汽车的旅行后,我和孩子终于踏上祖国最东方的这块“热土”。



乌苏镇充满着神秘。
除了驻守在祖国“东方第一哨”的边防部队,祖国东方第一通讯基站,这里几乎没有常年住户。
这里仅有由通讯公司委托管理的一家旅馆,在今年这样专门探访东极乌苏镇的游客较多的“旅游旺季”,如果不预订,人们可能就要在边陲小镇露宿江边了。
游客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广东、广西、香港、福建、湖北、河南、山东、辽宁——
游客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客车、越野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徒步而来。
人们来到祖国的东极边防小镇,为的是在他的一生中,有机会在这里迎接照射在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2011年08月01日凌晨2:30时,人们纷纷穿上长袖衣,聚集在哨所旁,来到依然夜色朦胧的乌苏里江边。
人们心中暗暗祈祷:让自己有幸能够看到在八一建军节这天初升的太阳。















边防小镇聚合起来自祖国各地迎接初升的太阳的人群,使这里的黎明不再“静悄悄”。
自己有过几次登临高处观日出的经历:黄山、泰山、庐山;
也曾看过一轮红日从遥远地平线和海平面升腾越出的场景。
初升的太阳,总能给人以鼓舞,总能焕发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渴望与珍惜。
在祖国的东极点迎接日出,自己的心境恰似清晨乌苏里江江面:平静、宁静、泰然——
2011年08月01日黎明,我们和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一起,把太阳迎进祖国!
无论江的东方是否有云有雾,今天升起的太阳已经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