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拒绝低、庸、滥

(2010-08-07 09:42:16)
标签:

新浪新闻

文化部长

访谈

转载

文化

分类: 交流

    今日晨读,新浪网新闻中心发的一篇报道《文化部长连发六问谈反三俗:不能听之任之》,读过之后甚感“过隐”——文化部长对当前国内文化领域普遍存在的文艺创作、文艺形式、文化表现和文化效果的低俗、庸俗、粗制滥造等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刻的陈列,也比较客观地检讨和分析了这些现象发生和存在的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仔细思忖,还真的“事实清楚”,切中要害。

    我们中国的文化,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应该与其相伴什么样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文化,是不仅应该只由文艺工作者自己来考虑的,而应该成为全体社会公民共同来思考、回答和解决的。

    现将该文转载引用,作为本文附件,同时作为自己博客的一篇收藏。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文艺创作存低俗化

  记者:最近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网络等新媒体,谈及文化,一个比较热的话题就是“反三俗”。作为文化部长的您怎么看?

  蔡武:近年来,文艺创作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据说现在一年创作歌曲在两万首以上,但是真正为广大群众所传唱的有多少首?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出版业一年出版各类出版物三十万种,但真正能与我们先辈几千年为我们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作品有多少?我们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我们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热遍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浪潮中,逐利、炒作,托假的“虚火”占多大成分?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比如,《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上,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和游客疲劳,对此啧有烦言。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

 

  产生原因有三个

  记者:低俗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蔡武:一是市场导向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以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报酬成为一种价值追求。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但也不可避免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影响,期望一夜暴富,浮躁风气、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艺术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二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向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扩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同时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东西。

  三是文艺批评流于形式,助长了低俗化的趋势。目前,文艺批评状况堪忧,健康的、正常的文化批评式微,对低俗、消极、混乱等不健康不正常现象不进行客观批评,或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批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做托,助长了低俗之风的泛滥。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这种不良风气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善于发现、提倡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扶持、推广,典型引路。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团结、带领艺术创作人员,逐步形成强大的良好的创作风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01:40  京华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