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是承德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中最后一景,位于芳渚清流之北,与烟雨楼隔湖相望。它是一座重檐四角攒顶、四面出卷棚式抱厦的敞亭。
该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该亭位于内湖与澄湖相交处,流水与浮云相映成趣,动静变化妙不可言。
——源自网络文献
博客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将身居地球任一端的志趣相投者联系在一起,并可以通过博友间的交流,在好友之间打开一扇扇窗,推开一重重门,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相互交流,成为挚友。
在新浪博客,自己有幸结识在加拿大的好友水流云在。在他的博文里,读到一位博学者的睿智,在他的博图中,看到一位旅行者的胸襟。
与水流云在交流,一段留言,几行短评,朋友间的坦诚与信赖尽在其中。读水流的文,赏云在的图,已成为一种“惯性”。
交往久了,也会“心有灵犀”;若久不见更新,便要相互牵挂。今春,陆续发现水流的博少有新作,发纸条探问,少倾,收到(略带歉意的)回复:最近在为一些事情做些准备,所以更新慢了。当时以为这位先生或在为旅行做准备,或手边有重大在研项目,便未再过多打扰。
今夏,自己在到黑龙江省几个地方,随地拍回一些当地的风光照。每次在选物构图按下快门时,都会想到在博客上见到的水流云在的加拿大风光摄影。尽管黑龙江与北美的山水风光毕竟不同,尽管自己也付出一些努力,毕竟不如水流先生,有那样独到的视角,有那样厚重的底蕴,拍不出似他那样震撼人心的好作品,但他的“样板”毕竟还对我有所启发,也拍回一些自己所见到的北大荒风光。而这些,不能不说与博客上的好友水流云在有关,他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在鼓舞我,迈开腿,走出去,投入高山流水之间,呼吸阳光下的空气,聆听自然风光的脉搏,并用心记录能感受到的一切......。
最早是11月20日下午,在SOFIA的博客上知道水流云先生的不幸。进而回头翻阅水流先生的博客,一切都已得到证实,一切都成为事实。(一种很锐利的痛缠在心底挥之不去——SOFIA)。读过她20日的博文《——纪念一个人》,在文后,我写了这样一段留言:
在你这里听到水流云在的不幸消息,惊愕不已!!
水流云在是我在新浪博客上相识并非常敬重的好朋友,互为好友。
春节,我们我们还互致问候,而后未再见到他的更新,后来他给我留言,说要为一些事做些准备。
(最近的几个月里,冥冥中心里有一种不祥预感,不知为什么要为这位兄弟的健康担心)。
不希望水流的事是真的;还是由衷地为之扼腕——愿水流云在如他的名字——牵着我们的留恋,记住他的名字——水还在流动,云还在飘浮!
这样的留言真的很难写。
稍后,又补充这样两句话,算是安慰水流的朋友(SOFIA),也是在安慰自己:
很早,我就选了水流的几幅加拿大风光图片作自己的屏保。
现在,静下来时,我仍可以和他一起欣赏那些真实的存在。
在博客上能成为好友,首先是志趣相投。“文如其人,图如其人”,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能够注意到水流,并彼此深入交流,主要还是能透过文笔对其人其志有所推断。热爱生活,珍爱和敬畏自然是水流的本质。在自然面前人的个体生命是短暂和微不足道的,然而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它们,用自己的脚去走近它们,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也就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最终归宿了——这似乎就是水流云在的生命价值观。
很不情愿地读水流的最后一组博文,很不情愿地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读过水流云在11月1日《下一站——天家》博文,此刻,我的好朋友水流已去了那里。只好借助网络,给他捎去一封短信:
已天家的水流兄:
不敢信,不相信,这样的事实。我不相信网络是虚拟的,正如不相信在地球的另一端,我敬爱的水兄会得可以夺去人的生命的病。
自春天起,水流在博客上的更新慢了下来,而后他给我的留言里抱歉地说,最近要为一些事做准备。在我的念头里,以为他在做长途旅行的准备或重大课题的案头工作。
水流兄的文字和摄影都令我佩服,尽管不知我们之间谁更年长,但透过笔端和画面,可以感受到他热爱生活和自然的强盛活力。
最近的几个月里,我陆续拍了一点日落余辉和天边云彩的片子,在构图和用光上多少受水流风光片的影响。每当对这些片做后期剪辑加工时,也会想到经水兄同意,收在我收藏夹里的那些水流在博客上发布的图片。其中有几幅,我把它们作为屏保,这样,就可以自己一个人静下来时慢慢欣赏。
越是这样,就越会想起我在博客上的好友——水流云在。当从SOFIA博文中得知水流的不幸,真的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万里之外的好友,尽管我们只是一份关注,几句交流,网络已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虽然现实已将我们天人隔开,相信会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媒介,把所有好友对他的尊敬、友好、善意和最好的祝福传达到水流云在安息的天堂!
在北京时间16日,水流的家人通过网络向博友公布他辞世的消息。所有他的朋友和关注他的人无不为之惋惜。此刻我也才知道,水流是年长于我的先生。
他的家人为水流续写完成他博客上的最后一篇《天家》。作为网络上的好友,仍不希望这是事实,仍然希望能随水流的博去漫游北美的丛林和山岭。正如SOFIA写道:
水兄的博客还在,我们还可以去那里获取享受和营养。
开博客的初衷是为了保存那些值得纪念的时光,等到老时慢慢阅读幸福回味;如果有一天飞到另一个世界,这个博客的存在会证明我曾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真实的存在;也可以回这里重温曾经与你们分享的快乐,重温你们留在这里的真诚,友善,智慧,幽默......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与智慧的热爱生活人成为朋友是人生的幸事。这样的朋友结识无论长短,不是衡量其友谊的标尺;也不能因处于不同世界而中断。读过《天家》,自己向已在天堂的水流写道:
已在天家的水兄:
最早在SOFIA的博文中得知这样的消息,不禁让人扼腕顿足。在博客上与水流云在相识,并成为好友,问候留言不断。读水流的博文,欣赏他异国风光图片,似在与一位博学者交流,受益颇丰。
网络是可以超越国界,超越学界,将志趣相投者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即便一生不得以见面,也可以成为知心朋友。尽管不知与水流谁更年长,但可以就共同话题展开议论,彼此绝无芥蒂。
网络把世界变得很小,万里之外我们可以在一个操作界面上促膝谈心;网络又把世界变得很大,可以任我们想象,在任意可以想象的空间里驰骋纵横。
我们共同的朋友去了天国,他在那里有了一个天家;我们的思绪也随着飘浮于天上的云朵,一路向上、向上,向天空的最深远处,去寻觅我们大家的水流兄长。
我想象,在天国里也有网络,水兄的灵魂在天地间搭接起天与地沟通的光纤,借此我们可以与在天家的水兄继续天南地北地游,天南地北地聊。
在与病魔抗争八年之后,水兄撒手人寰。能够支撑水兄顽强乐观向上的力量,来自他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情和对朋友的真。
一人一生,能够证明其价值的,不仅在于他对外部事物的感知,还在于他对外部事物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与同样生存与世界上的人分享。水流云在就是用自己生命的实践,来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并把他所看到的世界,把他对世界的理解与他的好朋友分享——他的博文,他的博图,他与所有博客上的好友之间的交流,都在证明,这个人是有价值的——在他的世界里,水静静地流动,云缓缓地在飘。
下面是几幅我收藏的,采自水流云在博客上册图片。透过这些动人画面,似可以领略水流云在先生亲近自然的唯美主义写实的再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