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优则仕”,是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学习,以便将来或做官或为臣,起码或要做个文职小“白领”。这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分工尚属粗圹,人们心理尚存旧的社会等级观念的时代,或许有一定道理。
然而孔老夫子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快节奏社会生活中,这些曾被人们无比羡慕“仕”们,他们从事的却是较为辛苦的脑力加体力的劳动,他们在工作中体会到的乐趣,已经被日常琐碎的机关事务性工作抵消得差不多了。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现今已经是“仕”的人们都能朗朗上口诵读的名篇。曾经对其中的“案牍之劳形”有些不理解:读点东西,写点材料,还会劳累到身体吗?实际上,我们“工作并快乐”着的同时,在无形之中,在不经意间,我们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我们的身体也受到了很大伤害——由此,我也只能叹服刘老先生道出“案牍之劳形”一半辛苦的“先见之明”。
岁尾年初,是各单位最忙碌的关口,除了日常性事务性工作,还要处理好突发性和临时性工作,再有必须做的则是年终总结和新年度工作规划。日复一日的“案牍”,使我们已无暇顾及“劳形”之虞。
自2008年11月开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被列为近三个月的重要学习日程。好在集中学习讨论时间不多,但是必须做的是要写几万字的学习笔记,要交几份书面报告,还要完成几份上级下发的专题试卷。额外增加了如此之多的“案牍”,也是够忙一阵了。
年终,党建组织工作也在“提速”。单位有几位预备党员转正,还要发展新党员,读写实材料,阅转正申请,开小组支部会议,拟小组意见和支部大会决议——在2008年底,这些工作务必要完成——数任在肩,工作要过细,要对组织和个人负责,所有文件决议必须做到标准化。承担一些本应该由专职党务工作者做的工作,应当看作是党组织的信任和锻炼。尽管这些工作“劳神”又“劳形”,可是“计划外”工作还是必须要做好,也并非是“能者”就必须要“多劳”吧?
新年伊始。中国传统春节比往年早,很多工作要压缩在1月不足20天的工作日里,显得格外忙:备课讲课,工作规划,与北京上海工作协同单位工作联系,国家专业论坛课题拟定——就算这些工作尚未全部展开,也还是要“未雨绸缪”,在新年要开个好头——好在平时的积累与调研,还不至于手忙脚乱。或许自己真的是有点“劳形”了,连续吃了一周的药,才把感冒咳嗽制服。
不好说“案牍劳形”究竟苦多还是乐多,我们也不可能像刘禹锡那样的大文豪,可以逃离现实,置身于“陋室”之中,或聚一群“鸿儒”,听曲吟诗。我想作为生活在21世纪人,他的工作生活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你可以不去追“名”逐“仕”,但生活一定要有方向,有目标,有质量。有时,我们的“案牍”真的在一定程度上既劳“神”又劳“形”,但是当我们还来不及体会这些劳动的辛苦时,可能更多体味到的是工作和生活的甘甜——因为这是我们为自己选定的生活方式。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