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上讲,水是按容积计算的,一米见方容器内的水为一立方米。可是当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师们想到用“水立方”来命名他们的作品时,并得到普遍认可时,我们也只好随着大多数人的叫法来称呼它了。严格地说,如果把国家体育场勉强称为“鸟巢”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 (Bird's Nest/Olympic
Stadium),这基本上属于对相同或相似的可见实物一种类比的修饰;那么国家游泳中心(National Aquatics
Centre)的这样一个实物的名词与一种化学分子式(“水立方”/Water
Cube、“水的立方”([H2O]3))这样一种概念并列互换,那就牵强得多了。既然设计师这样叫,老百姓也喜欢,那就随大家的喜欢去叫吧!

(2008年8月,国家游泳中心的夜景)
水立方位于“鸟巢”的西侧,是为2008年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水立方”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这是建在北京的诸多奥运场馆中唯一一座由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捐款建设的大型竞赛体育馆,耗资9.4亿人民币,体现了全球华人热盼奥运,爱国爱家的热情。
(2008年2月,在建时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2008年1月28日竣工。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体现出
[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的投入实用膜结构公共建筑。它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这种形态在现有的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它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除了满足2008年奥运会赛事要求,还易于赛后运营。
“鸟巢”和“水立方”作为本届奥运会主要场馆,从设计理念到材料选用,都在当今建筑史上开了先河,可能也属世界领先。一个理念的形成并将其变成现实作品,本身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人文主义的实践。当然对于这样一个“作品”,在社会上的反响还是褒贬不一的,争论最大的议题就是,a.它的外观不太像一个永久性建筑(倒有点像农民的种菜用的塑料大蓬);b.它的充气的膜体抗冲击性有多高;c.这样一座巨型建筑,它的日常维护费用过高。
为了一场超越历届奥运会的竞赛,我们的设计是和建筑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呈现给世界一个新颖独特的“大气泡”——“水立方”,其中的优劣,目前还无法过早下定论。但是在本届奥运会上,各国体育官员到这里参观,各国运动员在这里同场竞技,世界记录连连刷新,也说明“水立方”(包括“鸟巢”)是运动员的福地。在水立方里,我们看到了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这只大鸟”——韩桥生语录)连夺八块金牌的超人表演。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的游泳运动员也在“水立方”连创佳绩,游泳和跳水项目连夺金牌,为祖国争得荣誉。
而作为普通百姓,如果能把他们当作在大赛之后休闲娱乐的场所,当作旅游观光的去处,也就会为国内外纳税人的慷慨而感到欣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