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而不争

(2007-02-07 16:07:02)
分类: 交流
      道教是我国原生态古典哲学,讲究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样归结到人与外界,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同样遵循了其中的道理。
      以往我们在讲人的道德修养,大多是用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来教化人,讲的是如何为仁,如何为善。儒家思想历来是作为统治阶级用来规划人民的思想武器。所以做人要“克己复礼”,要“仁者爱人”。这些自然有其公共的道德规范在里面,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但是,作为自然人本身,都有其固有的自私与狭隘,在自己与外界,自己与自然的利益不相一致,甚至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当持什么态度,仅用儒教来解决和解释就不一定那么容易,更何况是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商品社会。
      另外人的存在也是生存于一个诸多矛盾的社会结构里面,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关系。这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实,有时这种竞争关系远比我们的想像激烈得多。当一个人积极要求上进,必然会对别人产生挤压作用,假如他带着排斥和抵触心理看待竞争对手,那将会很麻烦。这时候如果他采取正面的欣赏对方的态度,就会化解他心中的那些不和谐情愫,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完善自我上。
      其实妨碍个人进步的往往不是他竞争的对手,而是其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缺点,如果能够持“做最好的自我”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则将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别人在某些方面犯了错,对你来说几乎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你个人的缺点还是你的缺点,你的长处还是你的长处。如果仅仅因为对手失利、跌跟头而沾沾自喜,进而认为自己比他强一些了这种想法实在是愚蠢至极,是极不可取的态度。
 
      老子《道德经》中说到:“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而不争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正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以其善下之,故能成其大;以其性柔弱,攻克天下之至坚。要做到“为而不争”需要有一颗“仁”心,要有“恕”的思想,要有一种“坦然淡定”的心态,只有做到这些了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人之“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瑞雪河园
后一篇:挽住冰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