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2010年6期短篇小说《开门》评析
(2010-08-26 23:38:28)
《上海文学》2010年6期短篇小说《开门》评析——肖涛
老实头如何成为老滑头,娜彧《开门》的寓意色彩十足。
小说所述不过一件小事,其指涉性却值得深思——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其后果将会如何呢?不过《开门》的叙述重点并不在于一车疯子们获得自由后的各自去向,及其所可能造成的社会惶恐与不良后果,而是娓娓动听、有条不紊地呈现押送司机兼“掌门人”老实头如何半路上被同为疯子的“曹主任”获得信任以至于自己头脑发热、酿成祸患的来龙去脉,最终老实头急中生智、滥竽充数、李代桃僵,“圆满”完成任务。皆大欢喜的结局,所留下的空缺,任由读者想象、填补。
关乎押解的故事多矣。《水浒传》中仅董超、薛霸即押送过林冲和卢俊义二好汉,且皆因受贿问题而导致身家性命不保。除此外,现当代电影和小说还出现了百姓押送、携带物件,历经千辛万苦并完璧归赵的英雄壮举,比如张骏祥导演电影《鸡毛信》(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冯小宁《举起手来》和峻青小说《党员登记表》、莫言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即便姜文《鬼子来了》和管虎《斗牛》二电影,也包含这类母题。
小说《开门》的主题不乏与上述影像或小说对接之处,却更多了一些歧义况味。就老实头而言,他把“管事的”千叮咛万嘱咐的话置之脑后、弃之不顾,已表明“诚信”之于普通人而言,毫无约束力和仪式感。遑论那位疯癫的“曹主任”了。当官/民、上/下、常人/狂人等皆无“诚信”规约时,随之出现的狸猫换太子、假货盛行,亦在所难免。
我觉得娜彧所探寻的小说寓意非同小可,却绝不一味说教,而以小人物视点来编织小说经纬,从而辐射出那日渐枯萎的“诚信”危机之本源。
每个人原本都是老实头,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老滑头。从老实头到老滑头虽一步之遥,所折射出的却是那渐已失衡的价值标杆和信义法则。
娜彧的文学创作,在以小说的减法来考量人性的变异魔法。
|
|
|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