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灶书《郭丁香》

(2011-06-02 19:19:5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灶书《郭丁香》作者:乔台山

七闲居图书之五

信阳市、固始县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

1版,1/16开(787×1092),17.25印张,58元。责任编辑李泳。
    

[转载]灶书《郭丁香》

《郭丁香》封面

   

看点:以表现传说中灶王奶奶郭丁香和灶王爷张万良爱情纠葛和生活故事为主要内

容的《郭丁香》,很久以前就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相毗邻的地区,以

灶书的形式广为流传,又以在信阳固始县流传得比较悠久和集中。其有八奇。


一奇是歌是诗是书又是戏:唱灶,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坐在那里说唱,也可以多人

分角色表演着唱。如果按照现代艺术门类划分的话:坐在那里说唱的,富有曲艺的

特征,一个书目一个曲种,叫“灶书”;把灶书整理出来成为书面文字,俨然是一

部“叙事长诗”;分角色表演着唱的,属于民间戏曲,一个剧目一个剧种,叫“灶

戏”。而在开始普查时,又曾将其看作民间歌谣。多种艺术形式集于一身,随缘而

定,自由掌握,咋唱咋好。
   

二奇是匠艺合一:只有木匠才唱灶。唱灶者,既非专业演员,也非民间艺人,竟是

一帮木工匠人,自然也都是男性。是木工匠人们工余饭后的一种娱乐。既是娱乐自

己,更是娱乐他人,尤其是唱给妇女们听。

 

三奇是“郭丁香”是唱灶的惟一内容:唱灶,也是因书(剧)目而得名的。因为神

话传说中的灶王爷、灶王奶就是书(剧)目中的主要人物张万良和郭丁香。灶书也

好,灶戏也好,都离不开一个“灶”字,这都是群众给它们的恰当称谓。


四奇是唱灶的脚本是木工匠人们的集体口头创作:据考,唱灶的历史,距今已有三

百年了。一部《郭丁香》,木工匠人们靠口授心传,师徒传承,一代一代,你增我

补,脚本也逐渐丰满起来。同是一部《郭丁香》,主线大同,细节有别,因人而唱,

各有千秋,版本众多。一般的可演唱二十天左右,能者则可演唱一月有余,故而群

众对唱灶另有“灶连子”一称。

 

五奇是无音乐伴奏:唱灶,仅用木工工具或农具击打节奏,别无其他伴奏。为了演

唱方便,后来人们专门制作了一种带柄的小鼓来为唱灶伴奏,成了唱灶的唯一伴奏

乐器(因是专为唱灶服务,故名“灶鼓”)。


六奇是两句唱腔翻唱:豫南唱灶的唱腔翻来覆去只有那么上下两句,即使多角色演

唱时,随着角色和感情的需要会有所变化,也不甚大。令人奇怪的是,仅靠此两句

唱腔,竟能演唱出如此宏大的书篇或戏曲,且久唱不衰,观众也听之不厌,定有奥

妙。分析一下唱灶的声腔,里面既有豫南地方曲艺大鼓书的唱腔成分,也有咳子戏、

花篮戏等地方小戏的声腔,其中还融有当地山歌小调的韵味。


七奇为唱灶原只是一种庭院娱乐:据唱灶的匠人们讲,唱灶从未登上、也登不上大

雅之堂,更进行不了营业性演出。唱灶,自娱娱人是一方面,以此招俫生意也占有

很大成份。豫南固始木工行里有“木匠不唱灶,手艺行不掉”一说,讲的就是唱灶

对于木工们行艺的广告效应。

 

八奇为拜灶:唱灶之前必须要进行的一项程序。唱灶的木工匠人们走进活东主人家

的厨房内,点纸、焚香、放炮、敬拜。其间,随之也演唱一些相关的内容,一是对

灶王爷、灶王奶的祈祷之辞,二是对主人给予的多方照顾表示感谢之意。


七闲居书话:上面“看点”中所罗列“灶书”《郭丁香》之八奇,是曹家振和我一

块总结出来的。2006年,应大象社之请,曹家振携《郭丁香》的全部原始记录稿,

来郑州对书稿做最后的梳理,住在条件简陋的工学院招待所。他当时身体很不好,

来去都是女婿陪同。我受信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所委托和省民协

所委派,主持《郭丁香》的审定和出版工作。在修改后记时,我俩你一条,我一条,

凑了十来条,最后定下来八条。


读者从前言和后记中可以了解到,这个书稿是2004年开始的大规模搜集整理的结果,

2006年成稿。对书稿,我们定下的原则是:现有书稿受了“灶戏”唱词或多或少的

影响,应该向后退,退到“灶书”的地步,按照民间歌谣去整理。所以,在定稿时,

恢复了方言土语,恢复了许多原始记录;对于同一段、同一情节的不同记录稿,则

综合之、比较之,宁保留疤瘌也不搽粉。大象社青年责编王兆阳在编辑人物谱系表

时,来了十分聪明的一笔,在前面划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个层次。我当时就夸

奖他加得好。书未出来,听说王兆阳就另谋新职去了,不知他后来见到样书没有。

还有一个趣事,就是成稿行数,查了好多遍才数清。曹家振查了一个数,王兆阳查

了一个数,不一样。信阳文联的王强和赵家义来了,我让他俩分别数,又不一样。

我笑说:郭丁香真是成神了,不让我们凡人乱数落。我又让王强和赵家义一块数,

这才数准,是4838行。装帧是由杜晓燕做的,她有本事把大俗做成大雅,且搜罗多幅

灶神木版画插在书里。


读者也许会奇怪,《郭丁香》是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你怎么一直说大象社。这里

也有一段故事。好象是在2005年,大象社总编耿相新听我说起郭丁香长诗的普查工

作,十分感兴趣,想让安排在大象社出版,而且提出出两个版本,一个阅读本,一

个学术本。阅读本收整理过的,学术本则原封不动地收录各种记录稿。这个创意当

然好了。但等到2007年大象社上报选题计划时,出版局图书处说河南人民社在2002

年报过一个《郭丁香》选题。一问,确有此事。是经郑州大学高天星老师联系,固

始县文化局计划整理出版《郭丁香》,但因为经费无着落等原因而搁置下来了。

2004年信阳文联重新启动了《郭丁香》普查工作,才有了2006年稿。当时想着放在

大象社出版,他们还有条件安排出版学术本,而河南人民社经济困难哪会出学术本

呢!但河南人民社一听说有这么好的书稿,坚决不让,省文联副主席何白鸥亲自去

找河南人民社社长疏通也不行。信阳市方方面面也来了一拨又一拨人,一下子把事

情搞复杂化了。大象社耿相新很开通,说只要能够出来放到哪个社出都行,让了。

《郭丁香》出版了,评价很高,河南人民出版社也没赔钱,但再也不提出版学术本

的事了,而赔钱书也不好再回头找大象社了。看来,出版学术本,不是黄了就是遥

遥无期的事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