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见天国阶梯-27岁的百感交集

(2008-11-24 19:25:23)
标签:

天国阶梯

牌坊

旱烟袋

李氏

文化

分类: 散文

窗外。

      窗外就是火车道,穿过那片各式各样的楼房,向着天际延伸。一格一格的枕木,铺成阶梯,伸向天国。天国是什么样子,知道的从来不说,不知道的人就想弄个明了,愈发变得理想化了。


      在静谧的午后,我读着海子,朗诵着春暖花开,任思绪和悲伤蔓延,蔓延到天国阶梯,一路行进。那里有蓝色大海,那里春暖花开,海鸟引着天使飞翔,风儿摇晃着云朵歌唱。徜徉其中,和眼睛清澈的人握手,与心灵纯净的人高歌。这里即是终点,我仍在路上。

        火车拖着那长长的身躯,呼啸从天国而来,到天国而去,我数着节数,就如我在静谧的午后,数着那飘零的落花,一,二,三,四......,也许,许多年后,在我的星星划落的时候,会有个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数着流星.......
     

我。

        我是孤独的孩子,我来到人世间,坠入那叫做牌坊店子的古老村庄,本是家族血脉,却在经历过新旧社会更迭后,变的异常好斗。兄弟内讧,叔侄相残,村庄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家家紧闭门户,往来稀疏。行走在这样的村落,要提防着小青年的欺负、攻击,大人们的奚落、嘲笑。我变得如兔子一样敏感,总会在人群聚集的路段,低头快速行走,或者一路小跑着回家,然后关上大门,才感觉到安全。

        我喜欢呆在爷爷的房间,那是几辈人住过的地方,虽然受过破坏,却还遗留些祖先踪迹。

        神柜覆盖很厚的油灰,看不见什么材质,几面浑厚,两头抬首,卷曲成轴。下面一排四个抽屉,里面有蝉蜕,蜂窝,蛇皮,蝎子,蜈蚣,槐花,菊花,桂花,荠菜花,木鳖子,花椒子,车前草,薰衣草,猪耳草等中草药。左右两个抽屉下面,是两个落地柜子,柜门对开,抽屉和柜门把手都是太阳底花,吉兽衔环,青铜材质。柜耳是木雕无头龙纹,饰飞鸟云彩。祖先灵魂曾经休憩于此,而如今牌位化尘,柜亦他用。不过,柜面还是摆设着两只香炉,泥胎陶坯,逢年过节,净手燃香,祈求平安。


    盆架也是传下来的古物,木质镂花,榫卯坚固,结构美观。

    东墙篱笆,泥巴腻子,白灰刷墙。墙上挂了很多布袋,我会在爷爷出门的时候,取下,打开,探究里面的秘密,然后,再原样放回。等爷爷回来的时候,跟他玩猜布袋的游戏,我说这个里面有铜钱三枚,那个里面有粮票十张,另外个里面是本账本......可是,还有猜不到的秘密,那些高挂的布袋,一直在我记忆里悬着,可望而不可及。

    西墙楹联,楷书,刚劲有力,是我最早临摹的书法。诗文四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左边落款,戊戌年夏,静波书。静波是我叔叔的号,此联是我出生三日题贺的。所以,我的名字里有个岭字,也就注定了孤独。

童年。


        爷爷和他那杆旱烟袋,是我小时候的依偎。特别是冬日,坐在火盆旁边,我熟练的拿片黄纸,放入烟丝,卷起,装入旱烟袋窝,点火,送到爷爷嘴里。爷爷笑着开始了他的讲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封神榜》《包公系列》《杨家将》《花木兰》.......当然,还有《红楼梦》,只是讲一遍,就不再重复。还有他自己的故事,一个时代的缩影。

        五奶奶提着她那骨头线垂,蹒跚进来,草帘起时,溜入一股寒风。此时,我正为送米的安安掉泪。五奶奶把我抱在怀里,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一颗冰糖,塞到我的嘴里。我从故事里出来,帮着五奶奶撸那亚麻,看着那线垂打转,麻丝拧劲,单股半成品,绕于线球,等待双股合而成线。

        妈妈和五娘坐在门口,太阳正暖。妈妈在纳千层底儿,找准针位,顶挡进针,镊子出针,食指绕线,用力拉紧。五娘在绣鞋面花,是幽兰悄开,也有牡丹怒放,还有鸳鸯戏水,我们穿的却是虎头虎脑。她们时而沉静,时而交谈,时而大笑。她们的目光始终笼罩着我,如此暖和。

        海涛是我的玩伴,搭档时间最长的,基本上没红过脸的伙伴。他大我两岁,我却长他一辈,他理应叫我叔叔。我们的阵地,是他家院落东边的三叉柿子树,开叉的地方不高,我们很方便爬上去,然后,一人一个斜树叉靠着,聊天或者看连环画。当然,还有很多玩法,泥巴系列的比较多:捏泥人,造泥房,做泥饭,甩泥弹,摔泥锅,制泥漂,夏天还会溜泥冰,把自己弄个成泥猴。弹弓是常备武器,用来打鸟,打果子及防身。也会用荆条做弓,或者做枪,麻秸做箭,乌桕子做弹,对付欺负我的大孩子们,或者恶狗。还会到野地里,拔人地瓜,就地刨锅,麻叶做柴,闷一旷野红薯香味,只引得那燕子,日暮不归。

      童年还有很多事情,很多人,慢慢回忆吧。

 

牌坊店子。

      去小学的路上,有个小石桥。
 
      桥长八尺,宽四尺,厚一尺,青石整板,板面有字,已经记不清楚具体内容,意思就是李孝三孝顺母亲,感动人间,给予牌坊一座,落款:康熙五年如何如何。

      我喜欢把那些横竖撇捺里的泥土剔出,再用罐头瓶子提水清洗桥面,那些字就越发的清晰。我不知道谁是李孝三,也不知道什么是牌坊,只知道康熙两个字,与被我缝在毽子里的铜钱上的字相同。

      石桥下面有很多石头墩子,用来支撑桥面,也用来当作台阶汲水、洗菜、捣衣。

      村里有三座这样的石桥,那是肢解的三座牌坊,村民愚昧,践踏的都是祖先姓名和荣耀。

      族谱书:颍水李氏,迁于山东枣庄。春节楹联曰:陇西分事业,颍水振家声。陇西堂是李氏最大的支脉,子孙遍布天下。据说祖先在明初迁入因战乱而空落的颍淮交汇处,繁衍生息,子孙郁葱。

      牌坊店子是个小村落,依柳沟湾之阳,八里河之西。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可农耕,可畜牧,亦可养鱼。土地可麦可稻,可豆可秫,可五谷杂粮,天赐神佑,才养出优秀儿女。

      古村有三座牌坊,一曰功名,为进士。一曰,仁孝,为一日三孝母亲,赐名孝三。一曰,贞洁,为未见夫君便守寡之女。

      牌坊立于村头,脚下即是通往县城的大道,也许,当初这里不叫牌坊店子,就如现在不叫牌坊店子,而叫东李店子一样,它有个更别致的名字。可是,无从考证,爷爷和村里的老人们,只记得那巍峨的三座牌坊,只记得那无尚的荣耀,不记得牌坊之前的故事。这让我很失落,我想知道我的姓氏的来来往往,我想知道我的祖先的一切故事。而,我只能探究到牌坊的来历。

      小桥依旧,我却离开家乡。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孩子好奇的洗刷桥面,懵懂的寻找答案。他们,甚至不知道我曾经在那里流连过很多年,只是,希望他们能有着一样的童趣,一样的求知欲望。
 
      多年后,一对陌生偶遇,青年人跟老年人讲,我给你讲个牌坊店子的故事吧,老年人笑着说,我也有个牌坊店子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