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编剧的电视剧《大好时光》里,吕凉演的爸爸和胡歌演的儿子有这样的对白――爸爸:儿子,我知道你现在需要钱,我把房子卖了吧。胡歌:那爸爸您住哪儿?爸爸:我啊,就一个人,我进养老院吧!
很多观众看了说被这父子情深而打动,因为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当我老了”已不是一种担心,而是真真实实的现实了。
昨天晚上,我看了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感动到哭!片子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位93岁的张红宝老人住进急诊室后,儿子朝夕相伴,看着老母亲不时地叫着“德超,德超……”儿子每天不是抱着被子就是端来热粥,寸步不离的照顾看护,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儿子对着镜头说:妈妈以前照顾我们,现在她老了我要照顾她。如果说“孝”是一个简单的词儿,那么把“孝”实实在在变为每天的奔忙、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是真的大“孝”。
第二部分是一个的79岁的阿姨被送到了急救室,她79岁的丈夫丢魂般地等待和无助的神态,也让我热泪盈眶。他大概太急迫了,也太难过了,必须要对旁人诉说才能缓解他的焦虑的心情。在整个片子里,他像“阿甘”一样不时地跟不同的陌生人说着自己的心事儿:“我对老伴说还是我先走比较好”“如果可以把她的痛苦给我,我来承担”“她不在了我也活不下去了”。然后,我们反反复复地听见他在说“我要让我儿子过来”“我把她接回来跟儿子商量一下”“我叫儿子回来”“我不在以后她可以去儿子那里”。
看到这里,我一直在想,儿子应该出现了吧?儿子必须出现了吧?儿子在哪儿呢?79岁的妈妈住院、79岁的爸爸一个人东奔西走照顾,儿子呢?你父亲嘴里一直念叨的儿子呢?你在哪儿?
一直到节目结束,儿子还是没有出现。这真的遗憾噢。
我试试看去想,也许在外地吧?来回不方便,可是人只有一个母亲阿,危在旦夕,为什么不来呢?当然,也可以想吧,儿子也有不得已,暂时来不了,可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还有什么事儿比过生命为大?母亲为大?
无论是张红宝的儿子,还是79岁的阿姨不着面的儿子,都试图在告诉我们,当父母老了,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毕竟他们也承载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除了有义务和责任,我们社会的养老机制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关爱和救助?在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能不能真正把敬老、爱老的人文关爱、人道主义让下一代扎根在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也许不知道自己将往何处去,但是我们一定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
每一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孝敬老人,如果你现在还来得及,请迈开腿,去看看你的父母,哪怕去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老人……当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你做了,就不会后悔。因为,明天的你,也有老的时候。
趁一切还来得及,赶紧吧,孝是责任、义务、品德――这,就是我看这一期《急诊室故事》的感受。
前一篇:[转载]2014年06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