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木兰山

标签:
张述任易道书院木兰山大风水大运气风水阳宅十书黄帝宅经张怡鹤星座 |
分类: 问道明道 |
登木兰山
易道书院 张述任
2011年8月22日,有缘一登木兰山。
说也奇怪,在山下晴天丽日,可一登上木兰山,就云雾缭绕,云雾越来越多,不一会下起小雨,使山上成为仙境,人在仙境中,仙境神仙游的境界。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
木兰山海拔约六百米,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山势峭拔嵯峨,翠峰壁立。北山突兀向天,南山迤逦浑圆,中间一块山腰盆地。远远望去犹如一头仰天长啸的巨狮,在它腾空飞跃之时,猛地一抖神威,似乎一跃之间,就要飞上九天。
据史书记载:
木兰山古称建明山,因状如吼狮,故又名青狮岭。后来坡坡岭岭长遍木兰树,所以更名木兰山。据说,古时有位姓朱名异,字寿甫,号天禄的千总,家住在山北十余里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山求嗣,归而生一女,取名为木兰,据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的《黄陂县志》记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今黄陂)人也。姓朱,父寿甫,母赵氏……儿时状貌端凝,不雅修饰……会突厥入侵,军书叠至。寿甫苦于羸弱不堪远征,日夕忧虑。木兰……乃市鞍马,易戎服,为男子妆,代父从征。”一十二载,立功异域”朝廷封她为将军。木兰不受朝禄,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的将军庙下。《黄陂府志》、《湖北通志》、《萍踪识小》、《名胜志》均有类似记载。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暮前竖立“木兰将军之暮”的巨碑,并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一六0九年)在山上建立了木兰殿、木兰将军坊。从此木兰山名声大震。正如明代诗人徐承颐所写:“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
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探胜,络绎不绝。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八四二年)唐代大诗人杜牧游览木兰山时,曾写下《题木兰庙》,诗云:“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体现人民对木兰将军的景仰和怀念。
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这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这是她从军前的形象,这是她从军时的形象。
相传木兰18岁那年,羌胡侵犯边关,木兰父亲连接12道兵书,但老将军年老体弱,木兰削发女扮男装。12年后,木兰已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了,唐太宗要封他为昭烈将军,木兰请求回到父母身边,尽女儿的孝心,远近的乡亲们为木兰的事迹所感动,在木兰山刻了木兰将军坊。
木兰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
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阁,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棋盘石状太极,凌空耸立在峭壁之颠,传说木兰将军解甲归乡后,时常到这块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