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天地》原文及译文(1)(转载)
(2009-03-15 10:18: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代作家作品 |
[原文]
[注释]
(1)方术:一方之术,即特殊的学问,道术的一部分。
(2)其有:其所得。指所得的特殊学问,把特殊当作普遍的道术而满足,以为无所复加了。为:以为。
(3)道术:普遍之术,引申为真理。
(4)无乎不在:指道理贯通万事万物。
(5)神:指天,所以说降。《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者欤!”非指神圣。
(6)明:指地,所以说出。神明:指天道、地道。圣王:指人道。《老子》“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7)皆原于一:指神明圣王即天道地道人道的作用皆原于一。
(8)不离:不分离为二。宗:指道,即《老子》中的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的宗,指主宰而言。
(9)天人:指天人不分离为二的道理。
(10)精:指道,即《老子》二十一章中的道,“其中有精”的精,指不杂而言。
(11)神人:见《逍遥游》。
(12)真:纯真不伪,《老子》二十一章中“其精甚真”的真。
(13)至人:见《逍遥游》,其它篇中已多见。
(14)宗:主宰。以无为宗:指至人即天人。
(15)本:本根。以德为本:指圣人即真人。
(16)以道为门:门指天门,万物生死的出入门户。
(17)兆:指变化兆端是深而难测的。
(18)恩:恩惠。以仁为恩:用仁来恩惠人民。
(19)理:治理。以义为理:用义来治理人民。
(20)行:行为。以礼为行,用礼来教化人民的行为。
(21)乐:音乐。和:调和。以乐为和,用音乐来调和人民的性情。
(22)熏然:温和的南风可以化物的样子。
(23)君子:指辅佐圣王的贤者。
(24)法;法度。分(fèn),分守。
(25)名,职称。表:标志。
(26)参:一作操,比较,检验。验:验证。参验:比较,考验,验证。
(27)稽:考查,考核。决:断定。
(28)数:等次。一二三四:指上文的法、名、参、稽。
(29)百官:指能者。齿:序列。
(30)事,指耕、织、工、商的职业。常:恒常,不变。
(31)蕃:繁殖。息:生息。畜:积蓄。藏:储藏。
(32)民之理:犹民之为道,即民之常情。
(33)古之人:指古代的圣人。备:完备
(34)配:匹配、合。神明,指神圣明王。醇:通准。准天地:以天地为准则。
(35)明:表明。本数:指道德仁义。
(36)末度:指法度为道的末节。
(37)六通:指六合,即上下四方通达。四辟:指春夏秋冬四时通畅。
(38)小大精粗:指万物不论小大精粗。
(39)运:运行。其运:指帝道圣道运行而天所积。
(40)搢绅,即搢笏而垂绅的儒服。
(41)道:指言,以上五个道字同。
(42)中国:指鲁齐卫宋的地区。
(43)大乱:指战国。
(44)贤圣:指孔子与其弟子。
(45)察:通际,一察:一际,指不全。自好(hào):自意不知变,主观自信不变。
(46)明:知道。
(47)该:通赅,完备。遍:普遍。
(48)一曲之士:看问题片面的人。
(49)判:分割。
(50)析:离析,割裂。理:常理。
(51)察:放散。
(52)寡:少。
(53)容:包容。
(54)内圣:将道藏于内心的是圣人。外王:将道显露于外的是王。
(55)晴:同闇。
(56)郁:抑郁。
(57)方,方术。
(58)反:通返。
[译文]
天下研究特殊学术的人很多,都以为自己的所得无以复加了。古时所谓普遍的道术,究竟何在呢?回答说:“是无所不在的。”问说:“天道从哪里降临?地道从哪里产生?”回答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都来原子道。”
不离开道的人,称做天人;不离开道的精髓的人,叫做神人;不离开道的本真的人,叫做至人。以天为主宰,以德为根本,以道为门径,能预见变化兆端的叫做圣人;用仁恩惠人民,用义治理人民,用礼教化人民的行为,用乐来调和人民的性情,表现温和而仁慈的叫做君子;以法度作为分守,以职称作为标志,以比较为验证,以会计作断定,它们的等次分一二三四,百官以这些相为序列,百姓以耕、织、工、商的职业为常务,以衣食为主,繁殖生息,积蓄储藏,老弱孤寡放在心上,都有所养,这是治理人民的道理。古时的圣人是很完备的了,他们配合神圣明王,以天地为准则,养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百姓;不仅通晓道的根本,而且维系于法度的末节,上下四方通达,春夏秋冬四时通畅,小大精粗,帝圣之道的运行无所不在。那些明显表现于制度的,旧时法规世代相传,史官还记载很多。那些保存在《诗》、《书》、
《礼》、《乐》的,邹鲁的士绅儒者先生们大多能明白了。《诗经》是表达志向的,《书经》是记载政事的,《礼》是规范道德行为的,《乐》是陶冶情操的,《易经》是预测阴阳变化的,《春秋》是讲述名分的。这些数度散布于天下而设置于中国,百家学说时常宣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