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天运》原文及译文(4)(转载)
(2009-01-03 20:34: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古代作家作品 |
[原文]
[注释]
(1)卫,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一带。卫国在鲁国西,孔子由鲁去卫,故称西游。师金:庄子虚拟人名。也有人以为鲁大师名金,恐不确。
(2)奚如:何如,怎么样。
(3)穷:困穷,不通达。
(4)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把时,用作祭物。陈:陈列、摆设。
(5)盛:装也。箧(qiè):竹箱之类。衍:箱子。
(6)巾:覆盖。文绣:绣有文饰的盖巾。
(7)尸祝:古代祭祀时对神主行祝祷之人。齐戒:古人于祭祀前,清心寡欲,沐浴更衣,不饮酒,
不吃荤,不宿于内,以示诚敬,称斋戒。齐,同斋。将:送。
(8)苏者:打烧柴的人,取薪曰樵,取草曰苏。爨(cuàn):炊火做饭。
(9)游居寝处:漫游归来就寝睡觉。
(10)彼:指拾回刍狗恃加珍贵的人。数:多次,屡次。眯(mí),梦魇,梦中为鬼物惊扰。
(11)伐树干宋:指孔子途经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化装逃走,桓魋把那棵大树砍倒。
(12)削迹于卫:指孔子到卫国,卫灵公派人监视,经过匡地时,又被包围五天,放走后被警告不许再到卫国来。削迹即绝迹之意。
(13)商:指宋,周指东周。
(14)陈蔡:春秋时二个小国。火食:熟食。邻:近也,此讲孔子与弟子们行于陈、蔡之间,适
逢吴楚战争,陈蔡也被波及,形势混乱。他们被乱兵包围七日,粮尽炊断,随行之人都饿得立不起来, 快要饿死了。
(15)没世:终生,一辈子。寻常: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
(16)蕲(qí):祈求,希望。行周于鲁:行周道于鲁国。
(17)无方之传,四面八方皆可传递。隐喻无为可应对一切。传,传车、驿车,古时传递消息的快速工具。无方,没有固走的传递方向。
(18)桔槔(jiěgáo):古代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提水机械。
(19)这句的意思为:使用桔槔提水,把吊桶一端向下拉至井下,盛满水后,松开手,水就提上来了。拉时即引之则俯,松开手即舍之则仰。
(20)这句的意思是:言桔槔为人所牵引,而不牵引人,所以不得罪人。寓意孔子也不要去引导 别人,以免遭祸。
(21)三皇五帝:说法多种,较通行的一种是三皇为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五帝为少吴、颛顼、 高辛、尧、舜。
(22)矜(jin):崇尚、钦敬之意。
(23)柤(zhā):通楂,即山楂,其味酸。
(24)可于口:可口,合于不同人口味。
(25)猿狙:不同种类的猴子。
(26)龁啮(héniè):用牙齿咬。挽裂:用手撕碎。
(27)慊(qiè):满足。
(28)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病心:俗称心口痛,实则胃病也,矉(pìn):同颦,皱眉痛苦的 样子。里:邻里。
(29)捧心:双手抚按胸口。
(30)挈(qiè):提携、带领。
[译文]
孔子西去卫国游历,颜渊问师金说:“您认为先生此行会怎么样呢?”
师金说:“可惜呀!您的老师将困穷不通!”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说:“刍狗在未陈列之前,用竹箱子装起来,用绣有文饰的盖巾覆盖着,尸祝斋戒之后将其送上祭坛。等到陈列完之后,被丢弃,走路的人践踏它的头与脊背,打柴的人拣了去当柴烧而已。如果有人又把它取回来,用竹箱装起,
用绣有文饰的盖中覆盖,漫游归来还要睡在它的下首,这样的人即使不作恶梦,也一定屡次为梦魇困扰。现在您的老师也取回来先王陈列过的刍狗,聚
集弟子们漫游归来睡在它下首。所以在宋国受到伐树之辱,在卫国被拒绝入境,在宋国与东周遭到困穷,这些不就是恶梦吗?被乱兵围困在陈蔡之间,
七天吃不到熟食,已临近死亡边缘;这不就是梦魇吗?在水上通行莫如用舟船,而在陆上通行莫如用车子。以舟船可通行于水上,而要求在陆上推行它,
则一辈子也不能行走丈八尺远。古代与今天的差别不就象水上和陆上吗?周鲁治道之区别不就象舟船与车子吗?现今希求推行周道于鲁国,这就如同推舟于陆上啊!劳而无功,自身还必有灾祸。他还不懂得没有固定方向的传车,
才能应接一切,诸方皆通而不滞碍。况且您难道没见过用桔槔汲水的人吗?
用手去拉它就落下来,松开手它就仰起去。桔槔是由人牵引的,不是牵引人的,所以一起一落都不得罪人。所以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贵其相同,而贵其能使天下得到治理。故而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就好比是山植、梨、桔和抽等水果,它们味道不同而都能合乎人的口味。所以作为礼义法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现在如果把猴子抓来给它穿上周公时代的服饰,
它一定会将其咬破撕碎,完全脱去而后才满足。观察古与今之不同,就象猿猴与周公之相异一样。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常在邻里们面前皱起眉头,邻里中一位相貌丑陋女人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模仿西施,双手抚着胸口对邻里人皱起眉头。其邻里之富人看见了,紧闭屋门不肯出来;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跑开。这个只知皱眉很美,却不知皱眉之所以美。可惜呀,您的老师将遭受困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