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学英文
(2019-06-06 13:16:43)
标签:
文化 |
【马云的“英语老师”】
听马云用英语讲演是一种享受。他讲得那么流利,那么好,让人既羡慕又吃惊。他没有上过名牌大学,这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6月21日上午正在底特律参加美国中小企业论坛的马云,他的一次讲演又造成了万人空巷的效应,从报道中,我终于知道了谜底。
马云演讲时,场外休息区一位在底特律工作的美国律师Bruce Thelen,正捧着一块欢迎牌四处找工作人员,希望见马云一面。欢迎牌上写着:“马云,还记得1980年你在西湖边给我做过导游吗?欢迎你来底特律!”
老先生说,1980年,28岁的他第一次到中国杭州旅行,就在当时杭州唯一一家对西方人开放的酒店外面,他得到了少年马云的问候。
“他告诉我他的名字,还问我他能否带我参观一下这座城市。他说他想要练习英语。”
16岁的马云跟Bruce一起待了半天,领他逛了西湖,给他介绍了杭州的历史故事和风景名胜。
Bruce回忆说,他当年就觉得马云以后一定会与众不同,只是不知道他究竟会做什么。
此时,结束演讲的马云听说此事,开心地跑来相见。Bruce向马云展开那块欢迎牌,看到1980年字样,周边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叹。
“太高兴了老朋友!非常开心遇到你!”两人紧紧握手。马云说,当年在西湖边至少接待了2000位外国游客,Bruce是他在美国重逢的第一位。
“2000位”?有2000位“外语老师”指导陪练,马云有今天的英语水平还奇怪吗?
【老巴如何不花钱学外语】
自然不奇怪,不过在1990年马云的外语也许还比不上我。我因为外语好,考上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是公司里第一批中国雇员,与外国专家交流,必须使用外语,那么我的外语是怎么学习成的呢?
这要回到80年代,那个全面学习的年代,1981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BBC的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由胡文中和凯瑟琳主讲,我试听了全部节目,并且把节目的教材从《中央广播电视报》上裁剪下来,汇集成册,便于学习,这个节目迅速提升了我的英文听说能力,让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外国人是如何说英文的,而不是在中国课堂,用中文来注解英文发音了。
上了大学之后,我买了一只小的短波收音机,可以收听美国之音,其中的英文广播开始一句也听不懂,慢慢跟着听,也就有了一些理解了,毕竟自己当时年轻,接受能力强,而且带着对国外的强烈神秘感。
在大学期间,我还参加了英语竞赛,前面的听力测试,让我很是头痛,于是发现自己与高水平英语学生的距离,发誓要赶上。
在大学看原版英文电影,虽然看的不是很明白,但是通过电影努力让自己去一点点地提高。
1990年单位上让我在家复习外语,准备出国考试,我就去了合肥工业大学,录制了很多《step by step》磁带,从第一集到第4集。我开始一步步地训练自己的听力水平,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英文听力训练,对于我的水平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在全部学习完了这些听力磁带之后,我与马云一样,迫切需要找外国人练习。
当时合肥工大有外教,所以我常常去工大,外教组织外语演讲比赛,我都去参加,但是并没有机会锻炼口语,我还在寻找机会。
一次偶尔路过稻香楼,我发现有一片草地上有许多中国人,他们不说中文,只说外语,并且把这片区域叫做英语角,于是每个星期天,我成了英语角的常客,刚开始羞于开口,到后来不停地说,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单词量与口语提高有很大帮助。我也慢慢成了这个英语角的骨干之一,来这里的人有科大准备出国的学生,当时科大叫USTC,又叫留美培训班,大家讨论的都是TOEFL考多少分,GRE多少分,也有巴基斯坦来合肥38所学习的学生,还有从欧洲进修回来的人员,几乎合肥会一点外语的人都聚集在这里,这是我与马云不同的地方,大概因为合肥没有杭州开放,风景好,所以来合肥的人实际很少,但是我也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我与安大的一位欧美文学研究的老师探讨欧美文学,发现了他读过很多莎士比亚名著,他告诉我很多莎士比亚名句,我想这样的深度聊天,绝对不是马云当导游可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