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银槎

(2018-07-31 09:26:28)
标签:

杂谈

流觅昔贤。

到了康熙丙寅(1686年),芦墟“报恩庵”建成120年,期间风雨年久,已破败不堪。由孙炌、孙焕,及华冢小港富户陆秀甫、杨云翔等发起重建,并捐田多亩,作为庙产,维持经济来源。由孙炌撰重建碑文。

孙炌字奎章,号立夫。住华冢小港,家有华黍庄。年轻时就有文名,乐于助人。著有《华黍庄集》、《秋水集》。孙焕为孙炌弟。柯南陔(煜)有评:“立夫深探理窟,多发于科举文字,诗不多作。然于昌黎、东坡惟肖惟妙。而立夫退然不自足,以为吾意中所欲道者不如是也。”录孙立夫诗一首:循桃花磵历虎岩观珍珠泉抵天门宿楖梅庵,追和钱牧斋宗伯韵

丹梯直上绝尘根,天际群山耸特尊。自是烟霞藏僻境,到来岩磵启重门。

鳞披古树穿藤蔓,珠溅寒泉泐溜痕。不向桃花流水渡,那知此地有真源。

孙立夫有儿孙念畴,有孙儿三人:孙银槎,字阶青,号竹尹,乾隆丙戌进士,著《补注曝书亭集》,官安徽绩溪知县;孙铭彝,字巽扬,号山尊,又号东柯,乾隆乙酉举人,官至山西忻州知州;孙炬文,字涣之,号心闲。均记载世居芦墟镇东华冢小港。

华冢,解放后改名为华中,现归属伟明村。据老人讲,以前开上海的航船,华冢是一停靠站,上下人较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