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自传节选》
(2012-02-06 14:13:59)
标签:
元宵文化 |
灯火阑珊-合肥灯火万家之元宵佳节
昨天晚上,看见月亮满圆,就想起来80年代的合肥了,再有一个月就是正月15,也许,合肥在张大维时期所展现的汉唐盛世闹元宵的场面,是其它那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1983-1987年,合肥的元宵节灯会办的热闹非凡,市政府号召,每个单位无论大小都需出灯笼参加展览,合肥三县也行动起来了,肥东、肥西、长丰的农民也上城闹花灯。
古城合肥的淝河,也被装扮起来,河面上卧浮着两条巨大的卧龙,在夜里全身是灯的龙身亮了起来,灯光倒映在河水里,红的、黄的、绿的,好看极了,那龙长约50多米,两条龙加起来有100多米长,卧在河里,煞是好看。真是“星灿乌云里,龙浮灯水中。”天上月亮,水中龙光,齐放光辉。
合肥的热闹点有几处,教弩台、城隍庙、淮河路是灯展人头最多的地方,从教弩台往下看,全部都是人头,黑压压的,根本没有空隙。
上街的市民感觉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哄哄。抬头看灯,好不热闹。合肥市民全城出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整个城市的狂欢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由于各单位攀比而更丰富。当我和同学结伴观灯,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厂里的灯笼,当找到我们厂里扎的巨型西游记灯笼时,不禁高兴地指着给同学炫耀,觉得自己的厂子没有给我们丢脸,厂里工人师傅的灯笼做的不错,很有创意。他们是早早地就准备了,要与别的单位比斗,尤其是我们厂附近的几个兄弟单位,更是互相较劲。
淮河路上的商家夜里也不打烊了,家家门口都挂上灯笼,狮子灯、暇子灯、鲤鱼灯、乌龟灯、莲花灯、老鼠灯、走马灯、关刀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这时的合肥好象隋朝秦琼去京城看花灯的热闹场面,全市人民狂欢,振动皖中千万人,连《上海滩》的收视率在元宵节都下降了。合肥再现了唐宋花灯盛景。后来一直在北方生活,15基本不闹了,偶尔有一次去内蒙古,感觉气氛的浓烈与合肥有近似之处,不过那里不比灯,而是堆砖塔火,在每个商家门前都烧焦炭火,很热,很壮观。他们的节日主要是喝酒,而不是民众的狂欢。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有人放鞭炮以示欢迎。还有舞狮子的,总觉得舞了之后,浑身是劲,之后干工作有使不完的力气,并期待来年的元宵合肥灯节办得更加好。
可惜这样的元宵灯会从88年后就停办了,20多年了,只有记忆中的模糊灯光...
又想起辛弃疾的诗:“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后来被王国维列为人生3境界之一,没有经历过灯会的80后肯定少了什么,青年男女也少了一次大型的集体社交活动。
最后写一首诗
春节回合肥老友重逢会家家念道君去年胡郭孙20年时光恍如一夜行元宵教弩台花灯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