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就业
(2010-11-21 17:36:01)
标签:
河北职业流动不愿意城市亲属关系文化房价大火堵车生活美好 |
这两天的上海住宅大火,大白天飞来横祸,北京天天堵车,城市的生活不是美好,而是烦人,我们的祖先都来自农村,中国的乡村才是本,我们几百年之后必然回归自然,类似笼子养鸡必然被放养所取代,可是现在的农村也是困难重重,城市化的浪潮正在拍打农村。农村和城市如果差别缩小了,农村是有很好的居住地方。其实现在的农村主要是风气不太好 ,居住条件改善了很多.
即使这样房价还是压不下来,连总理也在说没有办法,房价与农村人奔向城市的潮流相关,只要这股潮流还在,就无法下降,而日本、美国的房价都没有中国这么坚挺,根本原因是农民问题。
在农村,改变职业比改革现有作业更加困难。除养羊以外,没有发现人们想在村里发展新的职业业。甚至养羊也仅仅是现有生产系统的一种补充,而不是职业的改变。农村居民只有离开农村才能改变他们的职业。换句话说,在目前情况下,职业流动意味着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在村里,出去找新职业的大多数是女青年,她们在这个社区里尚未进入一个固定的社会位置。甚至在这个群体里,这种流动已经向传统亲属关系和家庭群体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农村青年必然要在传统农村与现代城市之间做出抉择,好一点的农村,在城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但是小孩放在农村养,这样过年过节就必须回去,农村只有在过节的时刻才可以看见青壮年,这些人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分才能有时间回到农村,农村的青年也会慢慢变老,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退维谷,如果他们在城里有工作还可以,一旦他们失业或者生病,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农民在城市的生活也越来越难,主要是城市各种生活费用在涨,而农民工的工资上涨很慢,农民慢慢发现长期打工在城里的所得并不丰厚,有很多农民选择回去,但是到了农村没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就在一起赌博,喝茶,长期下来就荒废了,很多城市的工厂发现农民工越来越少,但也不愿意涨工资,而农民宁愿在家里休息,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种现象在河北农村蔓延开来,也影响了农村的文化导向,原来的打工潮流,受到了这股文化潮流的影响。
新的农民都在接受很好的教育,也有农村的孩子考取大学的,但是就业前途艰难,有理想的农村青年可以依靠刻苦努力奋斗出来一片天地,就如有一说一的严守一一样,在农村算是青年领袖,这样的例子在农村越来越少,农民在城里打工获得成功的故事好像也听腻了,媒体不再关注,在大城市周边的农民在城市化之中都不愿意变成城市人,因为现在的城市人没有土地,宅基地与粮票,加入城市群体,本质上看乃是丧失自己固有的基础。
大多数的农民生产的产品是大米、小麦或玉米,农产品的价格调整对于他们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影响都不大,主要是我国农业的产量都不大,他们可以拿出来卖的产品很少,往往需要从市场上去购买,他们需要采购的产品超越他们可以从市场上销售的金额,这就是中国的农村,在城市化之中紫水微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