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又红了,出演下放知青帅子,这个小伙子自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后就再没碰到过适合他的角色。但这一次帅红兵却让沉寂多年的夏雨“咸鱼翻身”。“北风”中的帅红兵虽然身在北大荒,却是全才,过年了,只有帅子没有回家探亲,因为父母被关在牛棚。牛鲜花,在《北风那个吹》的曲调中来到帅子屋里与他一起过年,帅子很感动.为了搞好宣传队,牛鲜花与帅子两位主力军,经常在起排练。接触多了,感情也增进了。还商量好,每次,牛鲜花要找帅子排练节目时就在广播里面放那首《北风那个吹》。
牛鲜花与帅子时常在广播室排练节目,有时还把酒长谈。醉意中,听着《北风那个吹》的曲调,帅子在雪地里跳起了芭蕾舞,牛鲜花心有所属了。
帅红兵是个奇迹。《北风那个吹》几乎占领了所有省级电视台,一听到主题歌曲《北风吹》,我们家人就被召唤,这个曲子怎么这么好听,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一查才知道是张鲁,那是在延安,7大召开之前,鲁艺学院张鲁接到的任务,在压力之下的产物。
张鲁急于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把刚刚寻找到的一丝灵感变成实实在在的音符。他忽然想起同班同学孟于(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他急切地向孟于的家走去,全然没有想到天不亮就去敲开一个女同志的房门会不会有什么不方便,他只想赶紧把“北风吹”写出来。
孟于在睡梦中被敲醒自然十分吃惊,但一听张鲁说明来意,二话不说就收拾桌子摆开了纸笔。
张鲁就在这张摇摇欲坠的桌子上陷入了沉思。他顺着刚才的思路前进。他想起了张庚一再强调的:“北风吹”一定要让观众一听就喜欢,关注人物的命运。喜儿出场时是个十七岁的农家少女,自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多像河北民歌里的“小白菜”呀!想起了贺敬之曾提醒过大家:喜儿的唱段可以用民歌“小白菜”作基调。顺着这个思路,他终于揣摸到了喜儿在等待爹爹回家时那种又急又喜的感觉,一串串音符像一股山泉般在他的手上奔涌而出,三分钟后,他就写完了整首“北风吹”……
张鲁拿着“北风吹”走进张庚办公室时,他的四位老师已经在那里试唱,显然,老师们也整熬了一夜。但是,张庚和作为导演的舒强听了试唱之后,仍然不满意。张鲁的心跳得更快了,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
他唱了一遍。张庚没表态,只是说,再唱一遍。第二遍唱过,张庚仍然没有表态,过了一会儿才冲舒强说:我看先用张鲁的这首吧,以后有更好的再换!张鲁你去教西战团那个小王,让她唱唱看!小王就是王昆。当王昆把“北风吹”演唱一遍之后,张庚拍案而起:好,就是她(它)了!
没有想到北风吹一下子唱响了解放区,人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被唤起,开始打土豪,分土地,由原来的减租减息变成了土改,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拥有土地。
帅子和牛鲜花相爱也是靠北风吹,一放《北风吹》就表明牛鲜花在想念帅子,一首好的歌曲居然有如此之大的魅力,艺术是生产力,不能输给枪炮和拖拉机,有了北风吹,年轻人劳动有了激情,生命有了活力。
牛年怎么也吹北风了,2次风流,把话题引申到知青,知青文学的话题上,1949年北风吹,吹出了新中国,那时的北风就是指陕北,秦国那里才是正宗,北风吹恰恰是陕北的风格,这次北风在北大荒,但是主题歌曲是灵魂,这首歌曲也许是绝唱,无人可以超越,比小白菜,还要悲伤和苦难,而中华民族向来不惧怕艰难困苦,有一种在苦难之中重生的勇气,革命者当时的想法是越困难越革命,用自己的苦难换来一个全新的幸福世界,所以北风一吹,江山变化.
再一次地感谢在陕北窑洞中辛苦工作的张鲁,感谢他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妙的歌曲,还有一个对于陕北的灵感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