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先生是深通事故的老先生

标签:
老先生传统文化中枢论语孔子中国 |
分类: 得意之作 |
鲁迅说:“孔丘先生是深通事故的老先生”,称儒家传统代表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宴”(《坟·灯下漫笔》);称顽固坚持儒家传统的国粹派为“现在的屠杀者”(《热风·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
54一批学者之所以可以确立自己的思想地位,很大程度上基于反对“孔子”,反对中国传统文化,而最近这股传统文化又出现了复兴,30年河东,30年河西,兴亡转换,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孔子确立自己汉文明的中枢地位,而鲁迅确立54思想家的地位,都是合理的,中华文明要传承,必然要有脉络和主线,孔子就是中枢,是文化之大源,但是鲁迅与孔子的对立,不能简单地看,而要历史地分析,在20世纪初那个年代,中国积弱已久,急需破除封建思想,引进西方文明,甚至不惜打碎家里的坛坛罐罐,不破不立,没有对于旧思想的变革,就没有新的思想的引进,从某种程度上,孔子与鲁迅具有相通之处,就是他们的思想在当时都是具有变革意义的,给时代带来新鲜空气的。
思想也是生命,需要不断地推成出新,鲁迅在20世纪初,确实领导了当时中国的文化,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工业发展迫切需要文化方面的变更,需要建立新的学堂和新的选拔办法,如果我们继续搞私塾和孔教,恐怕我们现在还是处在封建社会,而不可能有洋房汽车,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那个年代成为时代发展的阻力,如果没有鲁迅这样的文化闯将,我们的女性或许还是小脚,我们的婚姻或许还是传统,而这一切显然得不到女性姐妹的认同,现在出来一个于丹,讲论语,讲孔子,是那么之好,她也是女性,但是时代变化了,现在的女性是解放之后的女性,没有祥林嫂了,自然出来讲话更多地讲孔子的文化渊源还有一些论语故事的启迪。
我们现在研究孔子与鲁迅那个年代研究孔子具有本质之不同,就好像我们现在看满清与孙中山看满清不一样一样,康熙、乾隆等等在我们的银幕上都是智慧多多的帝王,可是对于孙中山来说就是鞑虏,需要驱除,无论他们的经济搞得如何之好,可是政治上的压迫与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是无法忍受的。
鲁迅在他的文章里也曾明确指出:“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所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鲁迅在他那个年代,必须要否定孔子,因为传统思想的阻力太大,办新学堂,搞女性解放,办公司等等都受到传统文化的阻击,如果没有鲁迅的挑战和对抗,传统文化必然会阻碍我们社会的进步。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鲁迅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的历代时君雕塑之偶象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其实鲁迅也知道孔子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然而真可以相信的又只有一个人,但后来,唯一可信的弟子也已经失掉,孔子自然是非常悲痛的。孔夫子死了以后,运气也不见好,“种种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其实“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而每当权势者“把孔子装饰得十分尊严时,就一定有找他缺点的论文和作品出现”,“孔子也更加陷入了悲境”,“实在可怜得很”。可见,鲁迅认为,孔夫子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处境都是可悲的,值得同情的。
可见鲁迅反对的不是孔子本人,而是专制制度,孔子是个文人,很穷,一直想当官,可惜没有当成,一直希望发财,可是财也不大,但是孔子的思想确实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比如如何治学,如何待人,如何看问题等等,孔子思想中确实存着一定程度上的带有远见智慧,存在着积极向上的因素,存在着具有历史生命力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继承与发扬的。
http://msn.ynet.com/img.db?48670104+s(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