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输出《梅孟之恋》到海外

标签:
老外梅孟之恋素面京剧章子怡中国文化 |
所以,昨天,在君悦酒店(德国首都柏林),美丽的女演员章子怡很休闲,穿牛仔裤和外套,而在电影节的红地毯上,身穿将身穿黑色晚礼服,亚洲明星点燃德国,演员被影迷包围还有导演陈凯歌。
新的电影描写的梅兰芳生活和工作,关于一个最大的剧种京剧。
1930年,与梅兰芳分手后的孟小冬绝食、生病、避居津沽,甚至一度于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此后数年,她坚决避免与梅兰芳相见。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堂会中,南北名伶汇聚一堂,她却因梅兰芳在场,避而不出。1947年9月,杜月笙利用六十寿诞的机会,以赈灾的名义发帖邀南北京剧名角前往上海唱义务戏,梅孟二人是否同台献艺则成为戏迷最关心的事情。那次在上海中国大戏院的演出盛况空前,原计划演5天,后延长到10天,票价更被炒到每张1000元。即使如此,剧场两侧也挤满了人,以至马连良要看戏,也只能在过道加椅子。各界人士赠送的花篮排了1里路长,全部花篮折款竟达12亿(旧币)之多。而当年有幸在现场观看和通过收音机聆听的人,除了“此曲只应天上有”的评价,简直无话可说。事实上,无论是对梅兰芳还是孟小冬而言,同台演出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最终,在杜月笙的精心安排下,避开了让各方都很难堪的场面:10天戏排5天不重样的戏码——梅兰芳唱四场大轴,孟小冬唱一场大轴,5场演毕,翻头重复。事后,据梅兰芳的管事姚玉芙说,孟小冬演了两场《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听了两次电台转播……
孟晓冬为了梅兰芳绝食、生病、避居津沽,这些就是中华女子的轴,章子怡很瘦,演孟晓冬正好,减肥计划让她的体重超不过一百,很多老外以为中国无胖子,其实我回家无脸见严妻,体重早已经超过150。
过年日夜寻欢作乐,天天大吃大喝,怎么运动这体重都死活不降,反而一路攀升。对比章子怡,人家就会控制体重,谁说中国没有文化输出,第一个打响全球的就是她,华人现在变化了,美丽了。女人尤其在老外面前扬眉吐气,过去老外娶中国老婆代表平穷,现在代表有品位,尤其是章子怡的男朋友,不知道有多少老外排队等候。
其实章子怡的素面很一般,在国内一抓一大把,可是扮上了妆就不一样了,老外都眼睛一亮,呵呵,把好莱坞的银幕点亮了。
京剧是国粹,武功也是中国最好,但是这些需要宣传,章子怡就是宣传大使,老外们现在开始顶礼膜拜了,下面就需要章子怡演绎道姑和儒家女子了,当然还有中医大师,这样老外就明白,原来中国不光有中国制造,还有中华文化,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不光在物质上要压倒西方,更要在思想上占领西方思想阵地,太阳最红,中华最文明最优秀,我们不将是世界制造中心,还将是世界文化中心,思想中心,今年中国年,已经有很多国家跟着中国过,很好!
中国要从输出生活习惯入手,让文化先行,现在战领世界市场不能靠枪炮,而要靠文化,文化输出了,价值观有了,我们的产品自然就出去了,贸易保护主义也阻挡不了文化输出。文化乃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长矛,文化先行,章子怡的功不可没,写诗一首:梅孟之恋 -作者 霜胜
关关小冬,坤伶老生;窈窕淑女,大国好逑。参差子怡,舞台情之;窈窕淑女,兰芳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梅孟,左右采之;双栖双宿,痛苦不堪。花旦老生,左右蜚语;满城风雨,双燕分飞。-为章子怡做《梅兰芳》
独自骑单车 章子怡素面朝天黄雀斑尽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