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巴SMS
老巴SMS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160
  • 关注人气:15,8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松每月消费多少

(2009-01-06 08:56:45)
标签:

井田制

榜文

哨棒

客官

武松

中国

文化

小岗村

红薯

清明上河图

水浒传

分类: 经济分析

今日股市: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入海求珠之象 开花结果之意
大象:风吹火之象,助火之威,喻家人同心协力,发展事业。
运势:平安大吉,与人合作则易成,更有喜庆之象,如添丁婚嫁等。

中学课本有武松打虎这一章节,当时就羡慕武松能吃,一顿吃熟2斤牛肉根本不够(平遥牛肉200克,12元),在景阳岗一下子喝了18碗酒(现在咸亨酒店145.00 元/坛),按照现在的可比价格景阳岗酒店要500元钱,便宜酒家也要200元,如果武松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一天3顿饭的消费至少要1000元,一个月下来要3万块花在嘴巴上面,没有包括其他方面的花销,回想1976年,我赔我表哥下放到农村,从黄书包里面拿出2个馒头,很快就被生产队长的孩子抢光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白面了,都是稀饭,可以照出影子,而这个村子离开合肥市不过10里地,在董铺水库附近。

有些人总认为古人不行,日子不会过,其实他们在在批评过去的时候,要仔细看看《水浒传》,其中的108将个个生活得有鱼有肉,反应开封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图里面的兴旺的景象,现今的开封已经没有这样的风光了。

80年代,我在合肥,感觉到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味道,南淝河里面开进来一船一船蔬菜和农产品,乡下农民的土产都运进合肥了,坝上街就有点清明上河图中的感觉,当时有一船船的土豆,我家买了一麻袋,只用了几块钱,放在我的床下,想了各种方法吃,直到后来土豆都发芽了,还是没有吃完。那个时代我看见了《清明上河图》里面的氛围,淝河水和船都变活了,乡下人丰收的激情与河水的欢快聚到在一块了。在田在畈,人人都开心。这个时期的歌曲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施光南的作品我也认为这首最好,真正地思考到了这背后的问题-井田制的复苏,小岗村的农民在恢复基因里面的召唤,田也好了,畈也修了,井田制度不是小岗村的发明,而是古老的基因被唤醒,凤阳的红薯干最多,全国的拖拉机都去皖北拉红薯干,我也吃了很多红薯干,在畈在田到处是堆积如山的红薯干,连日本人都要进口了,那个时代安徽的红薯干大丰收,到处都是,安徽吃饱了,邻省的红薯干也充足了,派来了车队,连夜拉运,红薯这个东西产量最高,直接切了,晒在田里,几分钱可以买几斤,合肥那个时代盛行辣糊汤,就是用它做的,外面到处有卖的,闲时忙时都是山芋干,先搞饱肚子再讲。

 

由此你就可以感受到井田制的巨大威力了,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富裕的地方,日本4000年来只有近代比中国好一点,很多2次大战来中国的日本人,都是乞丐,他们来了中国才知道原来中国的日子这么好,阿信小时候都吃菜饭,就是1/3 的米,2/3的菜,根本吃不饱,日本一直很穷,土地贫瘠,来了中国,算是发达了,我在国外,看见日本的文化,都很差,只有中国的绘画,艺术,实在是高,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场景日本人想也想不出来,不要说画了,所以咱们是一个富人,而日本从来就是一个穷鬼,包括美国和欧洲,过去都是穷鬼,红楼梦里面这么好的日子,光茄鲞一菜,曹雪芹就写得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谱式已全。凡读过《红楼梦》的均有印象,凤姐对刘姥姥说这是茄子时,刘姥姥十分诧异,吃了之后说:“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茄子。”从这道菜说明,曹雪芹的烹饪美学是很讲究含蓄的,即似于不似之间。此菜的做法为:“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铺子肉,并用香菌,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在瓷罐里封严,要吃时拿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美国人那个时代还在拓荒,能不能吃饱还是问题,不会把功夫花在吃上面,而我们这个时期,没有吃饱饭的问题,主要讲究如何吃得好的问题,只要我们唤醒我们的基因,富人还是富人的,井田制,不会输给他们的,西方的那些理论,到底都是务虚的,而我们的从来是象形,切合实际,西方的广告理论用了井田制,搞发散思维,你要设计广告,先要画一个井,然后在把各种联想填写进去,最后你的广告创意就出来了,还是我们的基础,偷的,你到西方大学,一般都给你讲这个理论,其实我们就是这样,往往自己的东西不爱惜,以为人家的都是好的,即使是今天的美国,巨无霸的汉堡,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比起我们的茄鲞一菜,还是差距很远。

前面所言均是实情,有书为证: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