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敏感冯小刚的速度加快了

(2008-12-30 09:03:04)
标签:

非诚勿扰

金融

梅兰芳

票房

冯小刚

北海道

影评

文学/原创

文化

分类: 书评文化

2008年将记住这一年,旧的经济模式都不管用了,新的道路还没有找到。过去我们被金融资本绑架了,或许我们将来需要考虑没有金融资本的日子,在这个时刻,《非诚勿扰》来了,《非诚勿扰》是冯小刚的新作,真是3天不学习,赶不上冯小刚,冯小刚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效率,非诚勿扰估计从停机到上映没有用到2个月,在我们这样一个危机四溢的年代,不知道他是如何办到的? 2008 年的A股市场,将以超过70%的巨大跌幅,载入历史。这一年,无论是新股民,还是在市场拼搏多年的老股民,几乎都有着一年刻骨铭心的酸甜苦辣史,总有很多理想变化成为泡影,美国5大投行只剩下了2家,金融危机让多数人亏损巨大,可冯小刚这个北京丑男,却在2008年搞出来《非诚勿扰》,别人干什么赔什么,投入越大,赔得越多,此时此刻走出来一个冯小刚用非诚勿扰圈钱了,并且圈到了钱,他用真实无造假实际的财务报表发言-利润是大大地多,抢时间就是抢钱,效率就是利润。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十年贺岁档中拍得最快的一部电影。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危机爆发的时机,冯小刚抓住商机,影片中的人物个个失意,反衬出冯氏的独善其身,也许2008真正赚钱就是《非诚勿扰》,一个巨大的发明,超越的重大争议裁判机的发明,这项发明让全国院线的经理们无不指望着《非诚勿扰》赚点钱发个红包。票房好的原因是冯小刚比原来抓时代的速度快了。

    为什么说《非诚勿扰》是部快片?

1、题材很新:紧跟2008年

《非诚勿扰》的题材很老套!葛优扮演的秦奋放在了08年就不一样了,为了结婚,见了无数不靠谱的女人,有炒股的、有给四川地震捐款的,有卖墓地的,有同性恋的,还有性冷淡的,在他们的对话当中,每一个主题都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影片的开头和结尾还涉及到了专利问题、金融危机问题,让处在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被冯小刚抓拍了,08年的最让人难忘的事情很多,冯小刚抓住了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描写了当今中国的几位女性以及她们的价值观念,择偶观念,看了让你笑,也让你深思,不能不说冯小刚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生活阅历,舒淇演绎的第3者是个悲剧性的女性人物,为了爱情可以自杀,有着不同于时代的执着和傻气,我觉得冯小刚又一次成功了,成功在于出了一部比电视剧还要快的电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奥运之后,那么冯小刚的电影也就是在10月底左右停机,还要后期+审查+放映编号,这部时代气息很强的电影如果放到明年也许就是一部无人问津的烂骗子,可是冯小刚的效率让我们看到了他做事的速度和快捷,片子制作的水平在国内一流,关键是时代气氛的营造很独特,广告的目的也达到了,海南航空的名气会一下子名声鹊起,冯小刚的商业头脑与政治头脑都是一流的。

2、剧情一般:重点对话

可以说冯小刚是一个优秀的喜剧导演,也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对话编剧。《非诚勿扰》的编剧水平很一般,但是对话场面很超前,文艺青年一翻,弄得整个剧本80后的感觉很强,每一段对话又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虽然有不少为了堆积笑料桥段而刻意为之。但笑料其实还是与生活有关,所以通过笑展现了冷幽默。

3、广告效应:想去北海道、杭州

号称5000万投资,但这种电影撑死4000万投资。而这些投资中仅广告收入就高达2500万左右。说这是一部广告大片,没有冤枉冯导。但是广告的痕迹导致了制作的大手笔,北海道太美丽了,是个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海口和杭州也让人们心驰神往,以后这两个地方政府要请冯小刚担当形象大使了,电影在展示文化,但是也在悄悄地做旅游的广告,冯小刚眼睛下的杭州与北海道与从前的不同。我认为冯导在电影公映前没有必要公开道歉,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运作,电影本身取得了成功。      《非诚勿扰》占尽天时地利,天时主要是,除了周末档外,还有圣诞档和元旦档,这两个节日档足以让《非诚勿扰》狂揽票房。《梅兰芳》的宣传鼓动了很多看客,但是去了电影院,发现海报上面还有《非诚勿扰》。如果不是《梅兰芳》提前公映,《非诚勿扰》也就不会提前公映,而且赶上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国的电影里面与时代这么紧密的,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其中有些对话已经超越了过去的红线,但是冯小刚都通过了,这应该说是他的人格魅力起了关键作用,电影局的领导都被他忽悠了。  越是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喜剧,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美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恰恰是美国电影大发展的时期。目前全球正在遭遇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这给了电影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发展时机。电影到了今日,有了一波反弹,这股浪潮在金融危机下反弹的更高,人们需要时代的声音,冯小刚通过电影表现了,这么快地抓住时代热点问题,证明冯小刚还没有老,依然创作激情浓烈。中国人看电影多半是找乐凑热闹,没有多少忠实的影迷,忠实的影迷撑不起贺岁档10亿人民币的票房,真正在票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普通观众,他们不是影迷,或许仅仅是一种情感宣泄,他们走进影院,从来我们缺少的就是社会敏感性,冯小刚超越了其他导演,没有在《梅兰芳》的古旧日子中徘徊,而是选择了最为时髦的时政,他在残酷的市场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拥有足够多的观众,赢得足够好的票房。冯导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