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里人口最多的一县
(2008-11-17 08:49:36)
标签:
冰棒坚镡蚊子历史沿革李鸿章合肥徽菜教育初中语文作文 |
分类: 得意之作 |
“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合肥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发大水的地方,每年夏天都涨水,最大的是82年和84年,大水进了家门。淝河的水在82年都泛滥过了堤坝,安徽的很多界省委领导是在大坝上睡觉过夜的,我也有过在水中睡觉的经历。
还有一句话,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宰相合肥天下瘦”,讲的是合肥的名人李鸿章,淮军骨干的周、刘、唐、张等大族等等,这些人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很重要的作用。最近央视播《台湾1895》,就牵涉到了李鸿章和刘铭传这两位合肥老乡。合肥是当时安徽省,甚至是整个大清帝国里人口最多的一县;也是在大清国当官最多的一个县。
我所要讲的合肥与现在的合肥不同,那是一个原始的合肥,他又什么特点,我觉得合肥的第一个特点是塘多,小时候,到处是塘,那么夏天来了,就是蚊子多,蚊子彭鼻子是我小时候的感觉,在面盆里面加肥皂水,可以一下子兜到30-40只蚊子。
合肥的井多,而且很多井水有淡淡的咸味,喝这种地表很近的水,容易拉肚子,夏天合肥很热,燕子在低空飞,空气中的热气让所有的东西都要花了,合肥的知了叫得最响,有效叫老奶奶在路上去批发冰棒,3分钱的香蕉冰棒,伴随着铁轴承冰棒箱子的摩擦马路的声音。
合肥的周围都是蔬菜队,里面有老水牛,动作很慢,还有一些放牛的孩子,不上学,晒得黑不溜秋的,有时会在城里小学的窗台下听课。
合肥的冬天也是84年的,下雪可以下得2尺深,不过过年合肥的日子就红了,爆竹最红,雪地里都是红的。
在夏天我很热,我不喜欢夏天,我喜欢冬天,我的好成绩都是在冬天取得的,夏天我手心出汗,我不能在夏天思考,而且脑门子都是汗。
原来的合肥县包括肥东和肥西,所以很大,我们的县城很小,我小时候,从1年纪开始,每天早晨跑步,有时候跑到4牌楼,哪里是合肥的商业中心,有水平的人聚集的地方,看见最多的是早晨的清洁工,用大扫把在扫地,那个声音在记忆中是永远抹不去的。
合肥的夏天,蟋蟀很肥大,在蔬菜地里面总可以抓到,我喜欢与别人斗蛐蛐,玩得开心。但是小孩子在合肥很容易生病的,估计是蚊子太多的关系,所以容易被传染。
典型的合肥美女是皮肤很黑的那种,脸型是鸭蛋型的,形状不大,她们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张罗,喜欢串门,东家长西家短。她们原来是小脚老太太的后代,80年代流行不穿内裤看电影,从极左到极右,都在其中。
一、地理位置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面,巢湖北岸。地理座标在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包括郊区,下同)面积4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合肥地名,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史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春秋进,合肥属楚地。秦统一中国,设合肥县,属九江郡。公元25年,汉光武帝封功臣坚镡为合肥候,改合肥县为合肥候国,后又改为合肥县。东晋改合肥县为汝阴县,属淮南郡。隋复改为合肥县,属庐州府,
康熙六年(1667)建安徽省,合肥属安徽省庐州府,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元年(1862)为安徽省临时省会。民国元年(1912),废庐府,建合肥县,直隶安徽省。因合肥自隋至清为历代庐州路(府)治,所以合肥又称庐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肥为安徽省省会。
历史文化早在新石器时期,合肥就有人类活动。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斧、石镞、石制削器和陶纺轮、骨针等文物,说明合肥人祖先在人类早期社会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手工业、渔猎等。长丰县朱家集9座战国末期楚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雕舞女显示出战国时期盛行长袖舞的手工艺发达。
合肥地处吴头楚尾,在经济上、军事上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素有“淮右首郡,吴楚要冲”、“淮右襟喉,江面唇齿”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