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回家看看  你做到了吗

(2008-11-08 08:23:46)
标签:

法律条文

精神关怀

道德规范

家事

杂谈

分类: 不得不说

                                                                                                              常回家看看 <wbr> <wbr>你做到了吗

      论孝顺,不同阶层的人会有相同的解释。大意无非是:细心照料老人、凡事顺老人意、不顶撞老人、常回家、常过问、让老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常回家看看 <wbr> <wbr>你做到了吗

    很多人在很多场合会讲出若干令人感动的细节和成套的理论,

    父母对子女 无时不刻记挂在心中。

    做为儿女对父母 我说:能做到50%的为数不多。

    可能大多数儿女认为,宁可自己少吃点、少穿些,也让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极大享乐和满足。殊不知老人看重的不仅是物质,而是更重要的精神关怀。

    记得前段时间笔者写了一篇“家事何须法定"的文章,说辽宁卫视开展的【是否把“常回家看看”做为法律条文固定下来】讨论,实在不可取,觉得舆论如此呼吁,大有【“自贬国人素质”和认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传统美德”滑坡】之嫌。

    现在看来,新闻媒体如此举措,并不是空穴来风。

    辽视通过近两个月时间的问卷征答,其结果---“常回家看看”很严肃地由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文。足以说明满脑袋装的是票子、孩子、房子、车子、位子,唯独忘了亲娘老子的不肖子孙大有人在,令其父母伤心、失望,企盼媒体呼唤亲情回归也是万般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常回家看看”既然做为法律条文,其目的就是规范子女要遵守、执行。就要自觉地常回家看看。否则的话,就是违法。如果违了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朝阳广播电视报》只报道了【“常回家看看”由道德规范变为立法】的消息,并没有详解本法的量刑适用细则。

     由此看来,本人之前认为“常回家看看”这看似“家事”的小事已不再是小事,而是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性、做人根本和做事原则,乃至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孝顺不是说出来的,是用真心、真情做出来的。

                    常回家看看 <wbr> <wbr>你做到了吗

   孝顺与否不用争  老人心里有杆秤 素日敬老常作为  莫因不孝进法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山寻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