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 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文/子墨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人终身的人格完善和为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奠定基础,就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对于已入园的幼儿来说,我们应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目标,科学合理地实施多种教育手段,使幼儿园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不同特点幼儿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充分地、富有个性的发展。
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从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等全方位实施。把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当做课程对待,从一日生活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空间着手,全方位整合各种教育因素,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幼儿日常活动原则:
1、一日生活皆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
2、保教合一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各有自己的主要职能。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决定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保育和教育必须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
3、整体、协调、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幼儿教育更是如此。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促进的发展是以整体性、协调性和个性化为特征的。各方面的发展有其规律和特点,但相互联系、制约,共同构成儿童个体的整体特征,并共同决定这一整体特征的发展质量。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不能仅某方面孤立突进或某方面偏废,而要协调发展。教育除让每个儿童达到标准的发展之外,还能让他们按其自身的特点和可能性去实现与众不同的发展。
4、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是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物体、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离开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而且不同的活动在幼儿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
5、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活动能力,最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经验及兴趣,创设游戏的条件,并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
幼儿园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
我们根据小、中、大、学前班幼儿成长中生理、兴趣、能力发展的情况,制定了幼儿生活作息时间表(以朝阳县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安排为例)。具体安排为:(见表一)
由表中可看出。
(一)、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从固定转变为灵活。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在作息时间安排上力求更加科学、合理。如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进餐、睡觉、起床的时间要比学前班稍长。学前班由于要为入学打基础,要充分保证学习活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小、中、大、学前班教学活动时间根据主题需要稍作减少或延长,使教学活动更具灵活性、创造性。在作息时间上减少了教师的组织环节,减少了统一、划一的行动方式。如一起小便、一起洗手、一起活动等,也减少了一日活动中孩子被动地按老师指令行动的现象。教师也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活动,使幼儿在各项活动中更充分地、自由自在地玩与学。
(二)、一日活动实施,既具统一又富弹性。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前的农村幼儿班,多数是“重保轻教”,也有的是“小学化”。许多幼儿教师不能唱,不能跳,不会画,更不懂得该如何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注重七个环节的教育:亲切愉快的晨间活动;优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严格活泼的体育活动;优化一日生活中的游戏活动,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科学合理的生活活动;丰富多彩的一艺术活动;配合默契的家园活动。
1、亲切愉快的晨间活动。
每天7:40~8:00是幼儿入园及早活动时间。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入园,相互问早、问好,并用简洁的语言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做好患儿药品交接工作。然后,启发幼儿自愿参加活动区活动,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习惯幼儿园的生活,知道关心别人等等。刚入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小朋友之间不熟悉,为了减少幼儿的紧张心理,于是,教师设置了娱乐区、娃娃家、电话亭等,我同幼儿一起玩,领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人物,给他们讲故事,渐渐地密切了师生关系,情绪也稳定了。此后,又重新设立目标,培养幼儿用语言与周围人正常交往。由于活动区的自选活动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产生一种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调动了广大幼儿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亲切愉快的晨间活动不仅规范了幼儿的行为习惯,而且也激发幼儿养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2、优化教育活动的内容,形成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
每天8:40分~10点为教育活动时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主要是围绕培养目标,用综合整体的观点,正确处理并协调四育之间的关系,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往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之前安排好这一学期所要进行的主题活动,也就是预成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一经制定,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少根据幼儿的兴趣作调整和变动。主题活动的内容也只是从语言、科学、数学、社会、音乐、美术五大领域、六个学科的角度出发,选择与主题名称想关联的内容,忽视活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
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要理解“主题”的真正内涵。学习新《纲要》,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依据《纲要》指出的选择教育内容的三个原则(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来确定预定的活动内容。
(1)、以生活经验为核心的生活教育主题活动。
由于幼儿常常是由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某个能引发他注意和兴趣的事物激起他探究学习活动的,因此,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应随幼儿所需的生活经验的顺序来编排。
我们认真分析了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水平,发展需要以及儿童生活与学习相互影响的生态关系,把主题内容直接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作为预成的教育内容。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生活主题教育内容的比重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要重视生活活动,教育越要在生活中进行。比如小班幼儿身体组织和功能较弱,独立性差,情绪不稳定,那么,我们在小班较多地安排生活技能教育、生活中的情绪情感教育。如:中大学前班幼儿生活活动范围扩大,具有初步的独立性,但又欠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教师就要安排“走失了怎么办”、“独自在家”等主题活动。
(2)、预设活动的灵活运用。
中大学前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身体、语言和认识能力快速发展,生活经验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拓宽,尤其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个特点,教师要较多地选择科学教育特色内容,作为计划中的预成活动。
在预成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对该事物多方面的兴趣,就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话题生成新的活动,从而派生出一系列活动内容,充实和丰富预成的活动。预成和生成相结合,教师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学习的共同体,来共同构筑活动。这样既能够落实预成的教育目的,又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使幼儿活动更加主动。(如:大班的一次预设课程-观察蚂蚁。教师领全班幼儿来到户外,孩子门开始在教师的提示下寻找蚂蚁。不一会,就有孩子找到了蚂蚁并仔细开始观察蚂蚁。可有个小朋友意外地在树叶上找到了蜗牛,他的惊叹声引来了好多同伴的好奇。很快,小朋友的兴趣都转移到了那只慢腾腾的蜗牛身上。这时候,教师立刻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看看它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它是怎么样运动的?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什么?它的眼镜在哪?它吃什么食物?……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涨,有的说蜗牛身体是软的,它慢慢的爬,它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粘粘的线……孩子们不清楚蜗牛吃什么。教师就把这个问题设计为下个活动目标,让幼儿把蜗牛带回教室,自己学习喂养蜗牛,给蜗牛不同的食物,自己发现蜗牛究竟吃什么?)本来预设观察蚂蚁的活动,在一瞬间变化了。虽然蚂蚁没观察成,。可孩子们认识了蜗牛,蜗牛在当时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务,通过观察蜗牛,幼儿学会观察动物,懂得爱护小动物。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之后,教师还根据这一活动生成了新的活动。开展了唱蜗牛,画蜗牛,做蜗牛,学蜗牛等一系列活动。
例如中班的主题活动《万花筒》,预成活动的目标是这样的:对万花筒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在拆装研究过程中,发现万花筒的秘密;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在组织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对万花筒中的镜子是怎么样的感兴趣,还能不能做成四面的、五面的呢?有的孩子对万花筒里各种形状的花感兴趣,欣喜地欣赏它们的漂亮;还有的孩子对万花筒的外形装饰感兴趣......在完成预成活动后,教师及时记录了孩子的不同关注点,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和孩子一起更深入地观察、研究。孩子们在每次的活动中总有新的问题产生,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在为时两周的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镜子的反射、物体的对称、物体的两次分类等问题,还开展了集体舞“旋转的花朵”、美工活动“对称动物的制作”等系列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主动表现,热情高涨。还发动了家长参与。类似这样的主题活动还有很多,如《光和影子》、《奇妙的电》、《风》、《交通工具》、《冷、热》等等。
(3)、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入幼儿的学习活动。
幼儿是社会的人,是特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社会是幼儿生活的大环境。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件、问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成人甚至是互联网都会影响到幼儿的生活。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或是通过媒体信息了解到的社会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选择对幼儿发展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和问题,生成主题活动,成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发生在二00三年十一月三日的衡阳大火震惊全国,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安全教育机会,在中、大班组织了一次关于“火灾”的主题活动。发动孩子们关注电视报道、从报纸上搜集有关新闻资料,布置专题图片展,访谈、参观消防大队以及邀请消防员来园指导消防演习等活动,孩子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所得到的信息,讨论火灾原因,树立了用火、用电的安全意识,懂得了在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以及火灾后如何自救的简单方法。再如,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我国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为之欢腾。这个重大的社会事件蕴涵着爱国主义、爱科学教育的积极意义。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主题活动,师生一起建构了《太空的奥秘》、《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太空飞行物》、《神舟五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我们国家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就,萌发了爱祖国的情感,更深一步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我们的综合主题教育活动,在内容上,八个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手段上,多种手段有机结合、互相照应;在过程中,突出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并且注重活动过程。不是只让幼儿学会,而是让幼儿会学。通过教育活动,使幼儿从情感、态度、操作、行为、认识、语言等多角度去接触一组相关的教育内容,同时,又以语言、音乐、绘画、游戏、制作等多种手段去表达自己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地在具体实践中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做,使幼儿建立一种完善、巩固、灵活的认识结构。
以“美丽的秋天”综合主体教育活动为例:首先组织幼儿秋游,通过幼儿的自由活动,领略风光、采集标本、收集果实、捕捉昆虫等认识秋天,感受遍地金黄、硕果累累之秋的美。秋游后,组织幼儿讲秋天、听秋天、画秋天、唱秋天,用不同手段表现美丽的金秋,充分发挥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将教师将教育内容要求,各学科教育内容要求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强了教育教学的横向联系。体、智、德、美各因素在交互作用中积极发挥各自的功能,提高了教育效益,促使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最好结合四季的特征和风土人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春季带孩子放风筝、玩风车、掷飞盘等,夏季带领孩子们玩沙、玩泥、玩水,秋季带孩子们到野外去采集植物的茎、叶、花、穗,冬季让孩子们在场院的草垛间捉迷藏,在雪地里堆雪人等。在教学方法上,解放孩子的手脚与大脑,让幼儿走向大自然,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